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640961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课外说明文阅读动物的“直觉”(1)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导致了超过20万人丧生,可为什么当地的野生动物却幸免于难呢?对此,科学家并不感到惊奇。他们早就发现,任何种类的动物总是先于人类发现危险的迫近,并提早逃之夭夭。(2)斯里兰卡东南部有一个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型野生动物园,海啸发生时,海水已经没过了离海岸3公里远的土地,造成两百人死亡。而生活在这里的两百来头大象、豹子、水牛、野猪、鹿、猴子等却无一丧生。(3)动物具有比人类更早地感知危险的能力,并非在这次海啸中才被证实。(4)在日本,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家鱼缸里金鱼的活动来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1991年火山爆发,地震

2、发生前的几个小时,金鱼在鱼缸里不停地转圈,这就是信号在日本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人们都懂得这种信息。1999年12月26日的暴风雨袭击欧洲的时候,几乎没有动物因此死亡。法国里昂近郊建成于1974年的波格尔狩猎公园曾遇到一次严重的水灾,不可思议的是,所有动物都提前找到了避难所,无一伤亡。(5)若是细究动物在灾害发生前的表现,很多科学家都会感到困惑。大多数关于地震之前动物行为特征的研究都是无果而终,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成果。(6)不过,海啸发生前,泰国拷叻度假区大象的行为还是可以解释的。研究证实,位于大象鼻子和头颅中间的鼻窦能发出一种20分贝的声音,在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这种声音能传出80公里远,即使

3、有障碍物阻挡,也能传出10公里远。当有危险迫近的时候,惊慌失措的大象会发出尖叫,并把两耳张开,鼻子竖起,有时还会逃跑。整日和大象生活在一起的驯象人对它们的这一习性很了解,会据此判断可能是有暴风雨、汽车、猛兽或者是猎象的人来了,而这时危险离他们还有好几公里之遥:大象的足底呈拱形,周围有角质物,与地面直接接触时对震动十分敏感,可以轻易判断出危险来自何方。(7)无论是在海上、空中还是陆地,动物都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陆地或海洋的声波、化学变化、电磁场的改变等等,但也不是所有动物都能及时地收到信号。对动物有此类观察的科学家们认为,动物并不存在“第六感”,它们所具有的其实和人类一样,就是对自然界的洞察力,

4、只不过它们的洞察力要比我们发达得多。然而,动物被封闭驯养或家养以后,这种能力会逐渐退化。(8)这个研究结果也使人们发出了新的疑问:人类对自然的洞察力是否也会逐渐丧失呢?有些科学家这样认为:人类高度社会化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的感觉器官因自小没有接受足够的训练而没有得到完全开发。某个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自然会由社会分工不同的其他人或是用其他方式来弥补。然而迫于残酷的生存竞争,野生动物却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全天候”地“全面”地发展和完善感觉器官的功能。(9)在自然灾害到来之前,人们如果能够根据动物的某些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就可以免于一死。那么,为什么人类不调动自己感知自然的能力,并且注意观察身边的动物呢

5、?人们亲口转述的各种故事,都为研究动物优于我们的感知能力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但是,在行为科学领域的研究手段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研究尚难有所突破。 (2005-2006铜仁地区会考题)1 联系全文看,动物的直觉指的是: 。(5分) 2 海啸发生前,泰国拷叻度假区大象能够预先感知,是因为:(1) ;(2) 。(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4分)3 文章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作用。(3分)答: 。4 “大多数关于地震之前动物行为特征的研究都是无果而终,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成果。”一句中“大多数”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答: 。5 根据你的认识和理解,说说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直觉?动物的直觉与

6、人类有什么联系?(6分)答: 。6 读了动物的“直觉”,你有什么认识或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3分)答: 。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特别是雷暴)。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能为人类提供(输送)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中等大小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总降水量的25以上。 在炎热的季节,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迅速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

7、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 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如果没有闪电,科学家说,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在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 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小时,

8、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 含 有 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 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因雷雨(闪电)而“合成”的氮肥就有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5万个小化肥厂的产量总和。1 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答: 2 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 (答题不得超过20字)(2分)3 精读第4自然段,说说“清洁工”具有哪两方面的含义?(2分)(1) (2) 4 简要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答: 。 5 用表格形式,举例说明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至少列举出三种)(3分) 6 选文最后段中加线的两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 。 7 试简要概括台风对整个世界的作用(4分)(1) (2) 8 闪电除了净化空气的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2分)答: 。 9 台风和闪电都是人们不喜欢的,害怕的,但又必不可少,分别谈谈怎样预防其危害性。(2分) 答: 。参考答案动物的“直觉”:1 先于人类发现危险的迫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