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64002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摘要: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入手,分别选取学位分布、焦聚的大学分布两个要素进行统计,并从个性这一维度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得到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关键词:诺贝尔奖,个性化,研究生教育,统计分析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下简称“诺贝尔奖”)是科学界“奥运会”的桂冠,而新中国成立60余年以来,本土的中国科学家却始终无缘摘取。这个无法回避的事实,也越来越成为举国上下为之耿耿于怀的憾事。尽管也有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但是他们整个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都是在远离中国的异国他乡进行的,这让我们不得不进一

2、步深思这异国他乡的环境和教育是如何造就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1.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位分布。表1的数据统计显示,19012011年,整个诺贝尔奖合计552人次,共授予549名科学家,其中法国波兰裔物理学家和化学家M居里、美国物理学家J巴丁和英国化学家F桑格为两度获奖者。在这552人次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除G马可尼(1909年获物理学奖)外,都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统计表明,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比例分别为94.57%、2.90%、2.36%,其中,97.47%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拥有博士学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次最多。

3、从单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位统计来看,诺贝尔物理学奖192人次,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获奖者比例达95.84%;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61人,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获奖者比例达98.1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99人,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获奖者比例达98.49%。所以,不管是从整体、单项还是从历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位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拥有高学历和高学位,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在近些年表现尤为明显,如2010年和2011年这两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全部都是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这表明,接受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是造就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个关键因素。2.诺贝尔奖获得者焦聚的大

4、学分布。研究型大学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3/4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只有不到1/4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于其他专业研究机构或者企业。”2而据统计,这占3/4以上诺贝尔奖的世界大学相对集中于西方的大学。表2统计了从1901年截至2011年培养6个以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世界大学分布。大学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人数是指诺贝尔获得者在该校接受过大学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即在该校攻读和取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数。如果诺贝尔奖得主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分属于不同的大学获得,则每个大学各统计一次;凡是某两个阶段学位的获得同属于一个大学,则仅计算一次,如2011年诺

5、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布莱恩施密特1989年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理学士学位,1992年和1993年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则哈佛大学仅以一人次计入;若一个科学家曾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则其曾攻读的大学按其获奖次数计入。如法国M居里、美国J巴丁、英国F桑格均为两度获奖者,都作两人次分别计入培养他们的巴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剑桥大学。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统计中的世界大学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不包含在从事其获奖研究工作时所属的大学。比如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亚当盖伊里斯1992年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199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6、,则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各统计一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则不列入统计。根据表2的统计显示,培养6个以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大学有32所,美国的大学有17所(247人次),英国大学有4所(93人次),德国的大学有4所(56人次),法国的大学2所(26人次),其他国家有1所大学的分别是:瑞士(10人次),丹麦(7人次),加拿大(7人),瑞典(6人次),奥地利(6人)。由此可以说明: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所受的大学教育及其研究生教育,高度集中于少数世界一流大学。美国的大学在培养6个以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32所世界一流大学中占17所,占53.13%,所占比例很高。此外,从表2可以看出,培养6个以上诺贝尔自然科学

7、奖获得者的16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没有一个属于亚非国家。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原因分析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得知,接受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是诺贝尔获得者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为何诺贝尔奖获得者所接受的教育也焦聚于西方的一流大学,造就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何在?笔者就个性这一维度进行分析。1.注重个性的文化背景熏陶。从培养6个以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世界大学分布来看,所有大学都属于西方国家,除了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外,更应该把西方的文化基因列入考虑的范围。经济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落后的经济不能给科学的发展提供资金等应有的条件支持,但是,印度、巴基斯坦这些经济还

8、不如中国的国家都曾折桂诺贝尔奖,日本的汤川秀树也是在日本经济萧条的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因而经济的因素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政治因素而言,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过程中获奖者是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的,可以说在政治上是相对中立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文化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诺贝尔获得者的产生。从思想方法上看,西方文化基因具有擅长运用理性思维的特点,中国文化特别注重经验。西方文化崇尚理性,希腊哲学家的逻辑体系和近代以来建立的实验观察发现因果关系的实验方法这两大成就是其鲜明的体现。此外,西方文化基因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不仅为了实用目的而且也注重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最为明显的

9、特点是注重个性,尊重个人自由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随而也就孕育了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而科学不能避免错误,它本身并不代表正确和真理,“科学的本质在于。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一种猜测或解释,而以这种猜测或解释为前提推导出的公式、定律等可以得到人类经验的证实”2。科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造就了不同科学假说的激烈争论,这也是推动科学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纵观西方哲学和科学史,没有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是对其他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理论持完全赞同的态度,都对其他以前的哲学理论和科学理论怀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提出个性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假说。正是西方文化中的这种尊重个性、张扬个性、尊重个人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

10、平等的传统造就了西方人的怀疑、批判的精神,促使各自科学新理论的诞生,进一步促进科学的“进化”,这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不可缺少的精神。2.自由探究的学术氛围。诺贝尔奖是为对自然科学界做出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而设立的,以表彰这些基础科学研究的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这就要求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始创新,因而,能否创造促使创新思维产生的学术氛围就成为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能否产生的关键要素之一。西方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自由探究的学术氛围,首先表现为民主的学风。每个人(包括学生、老师等)都能依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作用,按照自身的兴趣和优势

11、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与其他人(特别是教师和权威的人)保持学术权威的平等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其次表现为学术的自由。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讲授其研究的课题,责无旁贷地传授他所发现的真理,不允许行政权力干涉,以保证教师独立的学术权。学生有选择学习的自由,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自由地与老师谈论,可以质疑老师的观点等。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强调:“哈佛大学能让最佳的思想家聚在一起,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并能传播自己的观念,从而产生最佳的思想。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发展下去,就是因为他倡导学术自由”3。第三表现为平等的交流。人们不分职务级别的高低,学术权力的大小,一律平等地

12、交流。如享有“诺贝尔获得者摇篮”称号的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规定每两周举行一次卡文迪许物理学会,每天下午4时为实验室“喝茶时间”,学生或教师等人员不分职务、级别,聚集在一起漫谈,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个人的工作细节,内容丰富多样,参会人员互相启迪,由此也迸发出许多新思想。我国著名科学家张文裕先生于19351938年间到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并有幸成为卢瑟福的研究生。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个研究单位的好坏,不在于出一两个人才,而在于建立一个优良的科学传统和学术环境。”438这点仅从知名大学校训的字里行间就可以得到验证,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让你与柏拉图为友、让你与亚里士多德为友,重要的,让你与真理为

13、友”;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等。所以,注重自由探究的学术氛围,尊重个性自由,促使不同学术观点间的平等争鸣,从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创造性思维的产生。3.个性化、差异化的办学特色。从表2诺贝尔获得者所焦聚的大学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大都富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比较性的群体概念,大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并不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发展起来的,而是经历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历程。”5他们不是枯燥的生产线造出来的模式相同的货物,更无法用排名的线性思维论定座次。他们各具特色、各有差异,越是著名的大学,就越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差

14、异化求发展。而学科关系到一所大学的特色、水平、实力、地位和影响,是形成办学特色和实现大学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大学的办学水平的高低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优势的学科。要保证个性化、差异化的办学特色,首先,在学科上表现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求顶尖、求精深而不求遍地开花,在部分优势学科专业和研究项目上保持顶尖的高学术标准,在其他一些学科专业领域则保持中上水平,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焦聚于部分优势学科专业,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如美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截至2011年,共有20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也建立了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实

15、现了综合化,但其一直追求理工学科的发展,通过多次教学和学科的改革形成了稳定而独具特色的工程教育。目前,麻省理工大学既有世界一流的工科,如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也有世界一流的理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而剑桥大学则以物理学科名扬天下,牛津大学以数学学科得到了举世公认。其次,还表现为对学生多样化的学术标准。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多样化的学术要求。针对学术倾向型的学生,保持高水平学术标准的要求,而对于实际应用型的学生,学术水平要求保持中等水平即可,注重的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保持人才的异质性优势,也促使精英人才的产生。4.名师的个性化教学。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曾说

16、过:“我可以告诉你们,怎么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金,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6对诺贝尔获奖者成长道路的研究表明,获奖者与名师之间存在直接师徒关系的比例高达48%以上,卢瑟福门下有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的学生有8个人获奖7。另外,据美国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的调查研究报告:美国92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当中,就有48人曾在前辈诺贝尔奖获得者手下当过学生或做过晚辈合作者8。之所以名师能出高徒,最重要的是导师的个性化教学。首先,导师能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质等具体情况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地教学,因材施教;其次,导师能把科学发展的动态和学生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科研方向选择、科研课题确定和科研过程中都为学生提供具体、准确、有效的指导,使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技术指标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