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633903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滚动综合测试(教育精品)(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滚动测试一 第一章综合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道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极限思维法、等效替代法、微小量放大法、科学假说法、控制变量法、微元法等。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趋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法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C.如图所示,观察微小形变采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

2、,把物体看成一个质点,运用的方法叫等效替代法解析: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当时间趋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就可以表示该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极限思维的方法,A的表述是正确的;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运动过程看成是许多的微元段,每段都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是采用了微元法进行的合理推导,B的描述也是正确的;利用题图所示光线的偏移,采用的是微元放大的方法,把镜面的微小偏移亦即桌面的微小形变用光线的明显偏移显示出来,所以C的描述也是正确的;而把物体看成质点不是等效替代,而是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所以D的描述是错误的。答案:D2.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 s、2 s为第段,第3

3、s、4 s为第段,第5 s为第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 s与第5 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 s的加速度大于第5 s的加速度C.第段与第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段和第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解析:从题目提供的速度图象来看,02 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4 s内物体做速度为4 m/s的匀速直线运动;45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方向未变,第段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第段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在匀变速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所以C正确,A、B、D错误。答案:C3.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

4、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2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tC=tD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B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解析:本题中所描述的物体从A到E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照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ABC正确,D错误。答案:D4.将一小球竖直上抛,如果小球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后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x1和x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v1和v2,假设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x1x

5、2,v1v2B.x1v2C.x1x2,v1x2,v1v2解析:本题中,小球在上升阶段受到向下的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上升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下降阶段小球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所以加速度的大小小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由x=at2和v=at可知,在同样的运动时间内,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速度变化量大。即上升阶段速度的变化量大于下降阶段速度的变化量,上升阶段的位移大小大于下降阶段位移的大小。D正确,A、B、C错误。答案:D二、双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5.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错误的根源在于他( )A.不注意观察自然现象B

6、.对此没有做深刻的逻辑思辨C.对此没有进行科学实验D.对此没有进行归纳和总结解析:亚里士多德从观察自然现象出发得出重的物体下落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但并没有做深刻的逻辑思辨和科学实验。答案:BC6.下列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C.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解析:由a=知道,a的大小取决于(v-v0)与t的比值,与v及v、v0的大小无关,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物体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以减小、增大或不变,A说法正确;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但加速度可以增大,也可以减小或不变,B说法错

7、误。答案:BC7.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应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平均值,即v=B.对加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不能用定义式v=求平均速度C.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用v=求出D.对任何直线运动都可用公式v=求平均速度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A、C均正确,而B、D错误。答案:AC8.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行星表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8 m/s2B.行星表面重

8、力加速度大小为10 m/s2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0 m/sD.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5 m/s解析:把h=25 m,t=2.5 s代入h=at2可得a=8 m/s2;vt=at=82.5 m/s=20 m/s,所以答案为A、C。答案:AC9.如图所示是两个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图象。运动过程中A、B的情况是( ) A.A的速度一直比B大,B没有追上AB.B的速度一直比A大,B追上AC.A在t1时刻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t2时刻A在B前面,且距离最远D.在t2时刻时,A、B的瞬时速度相等,A在B的前面,尚未被B追上,但此后总是要被追上

9、的解析:t2时刻前vAvB,t2时刻后vBvA,t2时刻时sAsB。A在B前,t2时刻以后,由于vBvA,所以此后B总是要追上A的,t2时刻之前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之后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t2时刻是B追上A前AB距离最远的时刻,故A、B均错,C、D对。答案:CD三、实验题(共18分)10.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所打纸带如图乙所示。 甲(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 (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纸带的 (选填“A”或“B”)端应和重物相连接; 乙(3)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 m/s2; (4)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 m

10、/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有差异的原因是 。 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在工作时必须接交变电流,且工作电压为220 V;(2)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知,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故B端应和重物相连接;(3)由s6-s1=5aT2,代入数据解得a=9.4 m/s2。答案:(1)交流220 V (2)B (3)9.4 (4)纸带与墨粉、纸盘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等四、计算题(共2道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11.已知某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长度为L=300 m,某种战斗机在该航空母舰上起飞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a=4.5 m/s2,飞机速度要达到v=60 m/s才能安全起飞。(1)如果航空

11、母舰静止,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后开始加速,要保证飞机起飞安全,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时的速度至少是多大?(2)如果航空母舰匀速前进,在没有弹射装置的情况下,要保证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前进的速度至少是多大?解析:(1)设战斗机被弹射出来时的最小速度为v0,由v2-=2ax得v0=30 m/s。(2)设飞机起飞所用时间为t,在时间t内航空母舰航行距离为x,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为v1对航空母舰有x=v1t对飞机有v=v1+atv2-=2a(L+x)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v1=v-=(60-30)m/s8 m/s。答案:(1)30 m/s (2)8 m/s12.如图所示是一个十字路口的示意图,每条停车线到十

12、字路口中心O的距离均为20 m。一人骑电动助力车以7 m/s的速度到达停车线(图中A点)时,发现左前方道路一辆轿车正以8 m/s的速度驶来,车头已抵达停车线(图中B),设两车均沿道路中央做直线运动,助力车可视为质点,轿车长4.8 m,宽度可不计。 (1)请通过计算判断两车保持上述速度匀速运动时,是否会发生相撞事故?(2)若轿车保持上述速度匀速运动,而助力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为避免发生相撞事故,助力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解析:(1)轿车车头到达O点的时间为:t1= s=2.5 s轿车通过O点的时间为:t= s=0.6 s助力车到达O点的时间为t2= s2.9 s因为t1t2mB,有x1x2C.只要mAmB,有x1x2解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