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堞反思.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587289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倔强的小红堞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倔强的小红堞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倔强的小红堞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倔强的小红堞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倔强的小红堞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我认为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真正

2、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呢?通过教学本文,我认为以下三点很重要:一、课前准备: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长征的录象集锦,听长征故事,特别介绍红军过草地的情况,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二、初读课文,学生质疑,抓住学习理解全文的突破口。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四个问题:1、陈庚同志为什么要帮助小红军?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庚同志,不接受他的帮助?3、陈庚同志全明白了什么?4、陈庚同

3、志是怎样明白的?学生提出的这四个问题,实际就是积极地探究人物内心活动的萌芽,学生自己有了问题,就会主动的阅读文本,寻求答案(同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朗读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已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情景,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因势利导,把这四个问题作为学习全文的突破口。三、挖掘本文细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精神的铺垫作用。本文体现人物精神的细节描写主要有四处,但每一处的作用侧重点又有所不同。(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荒无人烟的草地”结合课前的了解,我们知道草地的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而这又是深秋的黄昏,可播放课件寒风呼啸,身着单衣的

4、红军顶着寒风艰难行军,让学生想象一下他们冷到什么程度。为想象小红军的处境作准备。“陈庚同志感到十分疲惫”“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让学生了解陈庚同志当时的状况,为下文体会陈庚同志关心爱护战士及小红军拒绝帮助的原因作好准备。(二)课文第三自然段。小红军的外貌描写在学生初读质疑的四个问题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作为第一课时的重头戏。我是这样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1、默读课文,想想陈庚同志为什么要帮助小红军?2、学生自主发现,因为“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3、追问:陈庚同志为什么要帮助这样一个小红军?生:因为这个小

5、红军“不过十一二岁”这么小的年龄就要和大人一起赶路行军,天又那么冷,路又那么远,陈庚同志担心他坚持不住,所以要帮助他。生:小红军的小脸黄黄的,一定是因为他长期挨饿,营养不良,陈庚同志担心他没有力气走下去,所以要帮助他。生:小红军穿着破草鞋,说明他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才会把草鞋磨破的,小红军现在一定非常疲惫,而且他的脚冻得又青又红,走起路来一定疼得不得了,所以陈庚同志要帮助小红军。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用疑惑不解又十分想弄清原因的神态期待学生告诉自己,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积极的发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除了语言的评价,如:“的确是这样,你读得很认

6、真,说得很有道理!”“哦!原来是这样!”“大家觉得他说得有没有道理?”还有用神态、动作暗示评价语,如:恍然大悟,点头,眼神,竖大拇指等。让学生觉得自己“了不起,说得好!”调动学生探究、回答的积极性。4、从这里大家感觉陈庚同志是个什么样得人呢?(自已经非常疲惫了,可还想着关心别人,说明陈庚同志非常关心爱护战士)5、(播放课件)荒无人烟的草地处处充满了死亡的危险,寒冷的天气,无边的征途,小红军又累又饿,缺衣少粮,同学们现在最担心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门个个神情凝重,焦虑不安,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我最担心小红军没有粮食,会饿死。”“我最担心小红军在草地这寒冷的深秋被冻死。”“我最担心小红军又冷又

7、饿又累,会体力不支,倒在草地上。”6、课件出示对小红军外貌描写的填空题,指名填空,训练朗读,读出对人物的担忧之情。根据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人物的外貌描写所起的作用无非是勾勒人物整体形象或侧面体现人物的性格、爱好,如:机灵聪明,小书迷等,但本文的作者陈靖十分高明,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不仅勾勒了人物形象,还暗示我们小红军的处境和危险,更重要的是这段外貌描写透露给我们的信息,与小红军说服陈庚同志时的言行反差巨大,读透小红军的外貌描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小红军言行的破绽,陈庚同志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的原因,从而深刻体会小红军在生死选择时,不愿拖累别人,默默地把危险与困难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根据小学生的阅

8、读经验,很容易忽视后面两个作用,因此在这种学生容易忽视,而对体会人物精神品质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这一部分的教学思路可归纳为:整体感知,质疑入手与文本对话,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引导,补白想象关注人物命运,引发学生担忧之情,为学习下文作好铺垫。(三)、四十自然段,小红军拒绝陈庚同志帮助时,对小红军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这一部分的教学,首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后找出小红军骗陈庚同志的原因。小红军“盯着陈庚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看出了陈庚同志也是又累又饿,不想拖累陈庚同志所以才骗陈庚同志。然后,分析小红军骗陈庚同志的方法,对于文中的重点词句,可以用议词义,或分角色读一

9、读,演一演的方法帮助学生再现情景,加深感受,体会小红军的良苦用心和陈庚同志的善良与无奈。如“满不在乎”“命令”“倔强”“腰一挺”“无可奈何”“一拉”“轻轻地拍了拍”。最后,学完全文让学生自己找找小红军装骗的破绽,学生会联系二十自然段,从环境恶劣,小红军饥饿疲惫,处境危险,“轻轻地拍了拍”干粮袋,这些细节发现小红军的破绽。这一部分细节描写的作用侧重在体现人物内心活动。(四)、十一十三自然段。十一自然段陈庚同志的心理活动描写,十二自然段“小红军已经到草地上了”,十三自然段陈庚同志发现小红军的干粮袋里“原来是一块烧的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是“陈庚同志怎样明白的?”过程。其中第十三自然段的细节描写最感动人,可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掀起学生情感的高潮,深华学生对小红军的崇敬之情。总之本文的细节描写不仅细致生动,而且布局谋篇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每处细节描写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小红军的精神品质:外貌描写从小红军的处境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对话描写从人物的良苦用心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陈庚同志上马后的心理活动,类比出小红军的可贵品质。这些就像一根导火索,当读到“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终于引爆了学生心中那团震撼心灵的崇敬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