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58697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才培训教育工作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方案 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围绕提高能力这个核心,全面开展公务员各类培训 (一)抓好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但凡新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一律要在试用期内参加以提高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初任培训,公共根底理论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专业课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天。通过培训,培养新录用公务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树立敬业、奉献精神,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机关工作要求。在培训中继续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仪式,增强新录用公务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市直拟于3月(公安新警)、2023月各举办一至两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二)做好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实施公务员制度和

2、参照、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中已晋升科级职务(含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应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参加任职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天。凡晋升科级职务尚未参加任职培训的人员,今年分两期,组织到市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时间为5月、9月各举办一期。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在当地办班。 (三)大力开展更新知识培训。探索公务员全员公共必修课培训与专业课培训工程相结合的运作机制,20x年按省的要求,着重抓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全员培训,通过培训,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的根本常识、原那么和方法;有效捕捉带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3、,保持头脑清醒、处置得当,尽可能减少损失和危害。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全员培训的牵头和协调工作,公共必修课由省人事厅统一部署,专业课由省直各主管部门负责,培训时间每人不得少于5天,培训结束要进行考核和考试。其中,公共必修课全省统一考试。 (四)举办优秀公务员培训班。选调科级以下职务并在20x年度考核获优秀档次的公务员,组织到北京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进行以提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五)开展公务员计算机能力培训和考核工作。根据肇府办x号文规定的要求,凡需参加计算机能力培训的公务员(含近年过渡为公务员、新录用的公务员),而尚未参加培训的,必须在今年内参训完毕。对虽未参加培训,但已具

4、备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的公务员,可选择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3个模块考试的,可视为完成计算机培训考核任务。 (六)协调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开展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各部门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部门业务开展的需要,制定各时期的专门业务培训方案,选定1-2门专业课,进行强化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原那么上以部门为单位,分级组织实施。在开展培训前应以书面形式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并在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册及成绩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否那么,培训成绩将不得登记在公务员培训证书内,人事部门不予确认。 二、围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继续教育 (一)认真贯彻人事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

5、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有方案地开设高新技术研修班。 (二)积极组织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培训。根据人事部和省人事厅的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每一个周期内必须完成两门公修课的学习,并从20x年起,每年应当分别选修公共必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各1门。为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公修课的培训任务,我局委托x市干部学校举办公共必修课培训班。主要开设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科技论文写作教程、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教程、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教程、教师礼仪、交往艺术与沟通技巧等课程。每年还将提供局部专业必修科目自选课程菜单供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学习。今年的公共必修课培训将在提交申

6、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前完成。各县(市、区)可提出申请在当地举办公修课培训班,以方便专业技术人员就地参加培训。 (三)开展各类专业技术资格、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培训。 1、举办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前辅导班。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个人实际,自行选择参加考前培训或直接参加考试。从20x年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增至20个模块。为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过率,培训班将严格按“考前指导大纲进行辅导;通过直观教学、重点辅导、题型讲解、上机实习、模拟考试等形式,帮助考生提高计算机能力及应试技巧。凡参加三个模块以上(含三个模块)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共必修课的学

7、习。 2、根据我市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实际情况,为帮助广阔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考能力,特开设职称外语、经济专业等考前辅导培训班,以整理复习知识点为抓手,侧重讲解重点难点,传授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应试能力。凡参加同一专业两天以上(含两天)培训的,可视为完成一门公修课的学习。 (四)组织信息网络平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工作。依据省人事厅、省公安厅的通知精神,组建信息网络平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互联网效劳单位以及其他信息网络效劳或使用单位信息网络管理组织的负责人、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信息网络效劳及平安保护能力。 (五)启动

8、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前辅导网上报名系统,并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档案库,做好继续教育证书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验证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常规验证和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验证工作,固定安排在每年的5月-8月,并加强对完成专业课学习情况的验证。 三、探讨新的培训方式,抓好各类培训工作 (一)办好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广东x分院,推动网络远程培训教育的开展。全年直播600课时公共管理课程、600课时企业管理课程、202300课时录播(重播)课程,每月一次政府高官、知名企业家、著名专家学者高层管理论坛。分院重点抓好培训内容系列化、模

9、块化设置,提供优质、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传输技术的专业优势,为我市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最权威、最有效的培训课程。帮助他们分析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举办市直事业(企业)单位新招聘人员(包括办理人事代理新招聘人员)上岗前培训班,使新录用人员尽快转换角色,适应单位工作的要求。根据XX省人事厅关于印发XX省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试行方法的通知、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x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方法的通知的要求,此项培训作为我市人事培训教育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每年分批完成。 (三)为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专项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求,我

10、局今年启动专项能力培训工程。 1、举办办公室岗位专项能力培训班。为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根本素质与能力、工作中的协调艺术以及行为标准、文秘管理、信息工作、会务等业务,使其进一步做好“三效劳工作。 2、举办公文处理及应用文书写作培训班。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着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请求和答复问题、布置任务、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总结报告等任务,需具备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力,培训班将重点讲授公文写作与公文处理、工作总结撰写、调研报告的撰写技巧、领导讲话稿的撰写技巧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写作水平。 3、举办培训管理者培训班。组织县

11、(市、区)人事局、市直机关负责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到有关高校进行以现代培训理论、培训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以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效劳水平。 四、严格执行省建立的培训教育调训纪律 按20x年XX省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案规定,新录用公务员应当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从录用之日起一年内不参加初任培训的不得办理转正定级手续,不得提高工资等级;对晋升处级(含处级)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坚持先培训后任职,或者任职后一年内必须按照中共XX省委组织部、XX省人事厅关于我省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培19984号)和XX省国家公务员任职培训试行方法(粤人培199829号)的规定进行任职培

12、训,从任职之日起一年内不参加任职培训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称职)以上等次;公务员应当完成政府人事部门规定的培训课程,凡不参加培训或者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称职)以上等次,不得提高工资等级、不得晋升行政职务。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当分别选修公共必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各1门,要把完成继续教育情况视为执业资格延续注册、重新申请注册、逾期初始注册和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 建立健全培训教育鼓励约束机制。对培训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全体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都要按照有关要求参加培训,完成培训任务,到达培训目标。对不履行职责、不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培训教育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