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577318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017江苏单科,1,3分宗法制历史解释2016江苏单科,1,3分宗法制历史解释2015江苏单科,1,3分分封制历史解释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2)皇帝制度(3)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2015江苏单科,2,3分史料的运用历史解释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郡国并行制 (2)三省六部制(3)行省制度(4)选官制度2018江苏单科,2,3分东汉画像石历史解释2018江苏单科,3,3分三省六部制历

2、史解释2017江苏单科,3,3分三省六部制历史解释2017江苏单科,2,3分中央集权的加强历史解释2016江苏单科,4,3分选官制度历史解释2015江苏单科,21(1),6分选官制度历史解释2014江苏单科,21(1)(2),6分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历史解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014江苏单科,21(3),5分明代内阁历史解释分析解读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与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本内容,神权与王权结合,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秦统一全国后,

3、逐步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从汉至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具体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并逐步发展到顶峰。本专题备受高考青睐,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近年江苏高考不吝笔墨,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内阁、军机处、科举制等概念。【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一直是江苏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题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从内容看,中央集权和专制皇权都备受出题者重视。从命题思路看,特别要注意:一、加强对基础史实的理解,如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的郡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等;二、倾向于新的命题角度,如对政治制度创新程度的考查;三、试题突出文明进步的,要求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问题;四、对政治文明建设中的特色内容要特别关注,如历朝历代中央对地方(尤其是边疆地区)的管辖。【考点集训】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届江苏徐州一中阶段性检测一,1)学者徐增阳在流动与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

5、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民族传统美德答案B2.(2018浙江4月选考,1,2分)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3.(2018江苏南通三调,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

6、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C4.(2017课标,24,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19届江苏宿迁一调,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

7、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答案B2.(2018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四模,1)汉武帝令诸侯王得“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并隶属汉郡;又令仕于诸王者地位低于中央所任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禁止士人和诸侯王交游。汉武帝此举旨在()A.强化地方行政监察B.多管齐下维护统一C.不拘一格笼络人才D.大力限制诸侯权力答案B3.(2017浙江4月选考,2,2分)谈

8、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4.(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学调二,21)(节选)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自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9、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3分)答案(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2分)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1分)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9届江苏如皋期初调研,2)中国古代有一制度“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该制度发源于()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朝D.唐朝答案C2.(2018海南单科,2,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

10、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3.(2018课标,26,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4.(2018课标,25,4)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

11、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2018江苏盐城三模,3)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答案C2.(2017课标,27,4分)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

12、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3.(2014大纲全国,14,4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4.(2019届江苏徐州一中一检,21)中国古代的政制设计以加强君主专制为中心,然而往往事与愿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嘉庆皇帝):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

13、有泄漏。自去年正月以后,军机处颇觉整饬严肃,闲杂人等亦觉稀少。近日又觉废弛,军机处阶台上下,窗外廊边,拥挤多人,借回事画稿为名,探听消息。折稿未达于宫廷,析闻早传于街市,广为谈说,信口批评,实非政体。枢垣记略卷一四材料二作为清朝中央决策特色机构,军机处的出现绝非针对内阁,而是试图将已经形成的皇帝“乾纲独断”局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然而,决策制度化在方便皇帝独裁的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因其改变了顺康以来传统统治方式和权力结构,逐渐给皇权带来了一些新的异己因素,就是其创始者始料不及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朝专制皇权的形成与加强,绝非军机处或内阁一两个官僚机构所能促成,它是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和制度改革等

14、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皇帝的个人素质(主要是其统治思想),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朝政治的演变方向。高翔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请回答:(1)据材枓一,概括军机处发展到清中期以后出现的问题,指出它所反映的实质。(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封建专制强化的多种因素,分析军机处与皇权变化的关系。(5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制设计的认识。(4分)答案(1)问题:军机处纪律不严,泄密严重。(2分)实质:君权事实上弱化(或封建制度衰弱)。(2分)(2)因素: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文化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等机构的出现;清朝皇帝喜好个人独裁的思想倾向。(3分)关系:军机处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但长期运行后又成了新的制约皇权的力量。(2分)(3)认识:政制设计主要围绕巩固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任何政制都会因人、因时而变,政制设计的结果与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4分)探史料探究一政权与族权的结合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史料呈现史料1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