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572998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研证书编号:工咨13020060020第一章 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主管单位:会泽县待补镇人民政府(4)项目实施单位: 会泽县待补镇人民政府(5)项目法人代表: (6)项目单位联系地址: 会泽县待补镇人民政府(7)项目建设地点:会泽县待补镇集镇规划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旁(8) 项目建设标准: 三级游客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9)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660平方米,功能:旅游信息咨询、景区风光展示、旅游商品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功

2、能及设施。2、停车场:标准停车位30个。3、配套建设水、电、气及环境基础设施。4、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700平方米(4.05亩)。旅游服务中心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道路停车场用地1500平方米。(10)建设工期:1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11)项目估算总投资:461.74万元,其中工程费344.6万元,土地使用费60.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31.19万元,预备费25.2万元。 (12) 资金来源:其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300万元,其余地方自筹。1.1.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待补镇位于会泽县南部,距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

3、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有“会泽南大门”之称,是会泽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集散地。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一)自然环境待补镇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呈阶梯状递降,土壤多为岩溶碎石、红壤及红棕壤,土质疏松,土层浅薄,地形复杂。东西最大横距2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7公里,最高海拔4017.3米(乌蒙山脉主峰),最低海拔2277米。境内属于南温带气候,气温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复杂,季节反差现象明显,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全年无霜期172天,年平均降水量1076

4、.3毫米,年日照时间1970.9小时。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待补镇辖15个村(居)委会210个村民小组13054户51575人。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2853.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562.8万元,财政收入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0元。(三)集镇发展定位及发展现状集镇发展定位:待补镇小城镇建设按照打造特色、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要求,围绕“一带两轴三片六区” 的发展格局, 将待补逐步发展成为集农产品研发培育、交易、仓储、物流、信息、加工为主,服务滇东北、辐射滇川黔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业经济的有效载体和农业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和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打造成以特色农业为载

5、体和统筹城乡山坝结合的会泽南部中心城镇及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集镇发展现状:集镇地处待补镇中心区域,是镇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始建于80年代,经过历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集镇规划区现有常住人口9800人,经过历届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建成了3条主街道,集镇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19%,集镇建成区内有个体工商户410余户,机关单位30家,中学2所,完小1所,集镇覆盖15个村委会及周边六乡镇和县、市等地,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近年来,政府在完善规划、强化基础、扩大规模、健全功能上下功夫,不断加大

6、集镇建设力度,提升集镇品位,促进了集镇的快速发展。一是不断完善规划,使集镇规划更趋科学合理。二是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集镇功能。投资1800多万元,建成了3条主街道,完成了待补水厂、集镇主饮水管路、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强化管理,全面提升集镇品位。按照“共住共建、共住共管”的原则,加强镇容镇貌的综合治理,大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把集镇的卫生和绿化管理社会化、责任化,切实改变城镇区域内乱堆放、乱设摊、乱停车等现象;使集镇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被列为市级中心集镇。集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明显。根据待补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待补

7、镇集镇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待补镇集镇规划总面积控制为5.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将扩展到2.5平方公里,控制性修建详细规划为1.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2.5万人,规划区内含会泽南部中心城镇及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的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四)主要产业现状1.马铃薯:2009年种植脱毒马铃薯3.07万亩,种薯产量5240万公斤,产值3600万元,马铃薯商品率达60%。2.畜牧业:2009年末生猪存栏42956头,出栏肥猪67439头;牛存栏13425头,出栏5421头;羊存栏25321只,出栏肉羊21247只;肉类总产量 8276吨,蛋类产量296吨,实现畜牧业产值7345万元,畜牧业收入6471万元

8、,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0.71%,人均畜牧业纯收入为1296.78元。3.特色产业:以蔬菜、花卉、中药材、林果业为主。近年来,待补镇采用“外引内联”的方式,引进北京昕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分别在野马、新发、歹咩、咩则等村种植生菜、青花、大白菜等,2009年种植蔬菜1.45万亩,产值1961万元,注册了“野马川”商标;种植花卉3600亩,产值4320万元,花卉产业后续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中药材1000亩,总产量(干品)20万公斤,产值200万元。目前种植花椒10000亩,形成了以会泽待补鸿远农产品开发公司为龙头的加工企业,在花椒系列产品上注册了“夹马石”商标,包装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五)主要

9、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围绕“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子,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待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4.57亿元,年递增12%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万人,城镇化率达40%;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5万亩,占土地经营总面积的60%,农产品商品率达80%,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80%;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覆盖率达100%;农民人均有粮3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00元,年递增18%。基本建立起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以集

10、镇带农村、以农村促集镇、镇村互补的发展格局。(五)近期规划主要集镇建设目标-年限:2010-2015年。-规模:近期人口规模1.4万人。-近期规划居住用地 2726亩,人均 121.2M2。-在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同时,应按居住区设计规范配置,调整、改善中学、小学,增设幼儿园,并增加绿化和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扩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盘活集镇现有资源,拆迁待补铁业社与原菜市场连体成一体,新建商贸市场一个,占地20-30亩,建设商铺面积4900平方米。-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改善医疗卫生设备,增设妇幼保健,卫生防疫、急救等医疗服务设施。-新建垃圾处理厂一座,位于糯租村大石口子,距离集

11、镇9公里,占地0.6公顷,面积4000平方米,日处理垃圾70吨。-为有利于待补集镇对全镇的管理工作,在集镇西南部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占地面积144.59亩,同时规划用地10亩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六)待补镇在滇东北旅游业发展中的区位云南省旅游业规划确定的六大旅游区分别是:滇中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滇东北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其中之一的滇东北旅游区:包括曲靖市北部地区、昆明市的东川区和昭通地区。在该区的南部有一些重要的自然景观,在景区的中部和北部有其它自然和文化景点。该区应基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多样化资源来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包括保护和开发曲靖珠江源、会泽古城

12、、昭通黄泥河等旅游区。待补镇距会泽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地处曲靖珠江源会泽古城昭通及昆明会泽古城昭通和昆明东川红土地会泽古城昭通等三条旅游环线节点。年承担较大的游客转接任务,地位特殊,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七)待补镇在会泽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由于待补镇距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有“会泽南大

13、门”之称,是会泽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集散地。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待补镇的金牛村,可以直接沿陡峭山路直上大海草山的乌蒙主峰牯牛寨(4017米),仓房村沿红土山路步行1.5-2小时抵达东川红土风光片区,沿213老国道1小时抵达雨碌地缝观光体验和徒步探险两条主题游线组团,又是会泽旅游交通联动轴是以南北向贯穿全县的昭待(昭通-待补)高速为交通主干,会泽县城为集散核心,拉动沿途乡镇打造特色节点,发展旅游综合服务重点乡镇。目前该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全镇发展以青花、生菜为主的蔬菜种植11000亩,以百合鲜切花和种球为主

14、的鲜花7000亩,全镇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8000亩。可见待补镇处于连接会泽旅游发展联动两轴、三片即文化体验旅游片区、高原生态休闲片区和珍禽保护观光片区、六大特色组团的大海草山度假组团和雨碌地缝体验组团的“核心节点”,又是会泽南部中心城镇及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的观光农业旅游目的地。1.1.3 编制依据本项目根据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接待工作的切实需要,受会泽县旅游局的委托,承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主要依据如下:(1)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风景名胜区安全管理条例等;(2)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3)会泽县城市总体规划,会泽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会

15、泽县旅游局提供的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初步规划方案;(5)国家现行的专业法规、规范;(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三版);(7)会泽县国土局项目建设的土地证明。1.1.4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和开发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3、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发展原则4、运行经济、合理,投资节省,规模经济与实际相结合原则。1.1.5 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通过对会泽县待补镇游客服务中心的现状及综合其发展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需要分析确定建设规模,项目的选址,建筑方案的选择,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措施,分析项目的主要能耗提出节约能源的措施,通过建设方案对投资进行了估算,分析社会效益,研究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等。1.2 项目预期目标本项目通过待补镇游客中心及停车场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会泽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和旅游环境,提升景区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以合理保护和开发待补镇及周边旅游资源,推动会泽县待补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简表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1.1游客接待中心平方米16601.2停车场平方米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