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570819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1及答案(DOC 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七年级语文下(R版)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卓越(zhu)哽咽(n) 踌躇(chu)锲而不舍(q)B云鬓(bn) 字帖(ti) 可汗(hn) 兀兀穷年(w)C祈祷(q) 踱步(du) 校对(jio) 鲜为人知(xin)D哺育(p) 晌午(shng) 咳嗽(sou) 锋芒毕露(l)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揩汗渲闹伫立目不窥园B懊诲 硕果 嫉妒 来势汹汹C斑斓 崎岖 屏嶂 九曲连环D澎湃 深邃 彷徨 妇孺皆知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

2、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4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情境】临近中考,小枫同学有些烦躁紧张,想在课余时间去打篮球放松一下。他把想法告诉了好友小川,小川担心他打篮球时意外受伤影响中考,小川对小枫说:A你笨手笨脚的,就不要打篮球了,免得被别人笑话,不如去网吧打游戏,那样还不会受伤。B我才发现你这么蠢,这时候还打篮球,万一把腿摔折了,不能参加中考,这辈子就完了。C现在到了冲刺的阶段,你课余时间就

3、不要去打篮球了,我们还是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吧。D运动确实可以减压,不过万一受伤影响中考可就不值了,你这段时间就不要打篮球了吧。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ABCD6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3分)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

4、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选段出自名著_,作者是_,这里所写的是_(写出人名)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描写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7名句默写。(7分)(1)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说)(2)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3)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4)木兰诗中写军情紧急,木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5)逢入京使中颇带夸张意味,强调思家之情的一句是:_。8语文课本中,总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触动我们的心灵,令我们沉浸其中、回味不已。请从下面的篇目

5、中任选其一,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3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篇目:_上联:_下联:_二、阅读探究(4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小题。(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9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人的生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6、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10“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二)文言文阅读。(9分)郑氏训子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注释】景让:字后己,唐朝人,官至御史大夫。东都:汉、唐时期以洛阳为东都。余庆:积留的恩德。矜:怜悯。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居于东

7、都()(2)得钱盈船()12“母”以为“不敢取”的理由是:(1)_;(2)_。(4分)13景让之母是一个_的人。(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黄土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落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小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的强迫下才去医院做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

8、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给他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他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能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的话。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向来关心而弄不明白

9、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绝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

10、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有改动)14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4分)15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对文中的这句话你有什么理解?(4分)16文章开头说_,结尾说_,形成首尾呼应,深化了_的象征意义。(3分)17请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无声的尊重一个冬日的傍晚,身在德国的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的

11、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

12、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的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男子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窄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

13、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他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19“无声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文中的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20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21本文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三、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