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568144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1、中国地形图(局部)木兰涅槃导学案图5、中国冬季风图图4、中国温度带图图3、中国干湿区分布图图2、中国等降水量线图滦河辽河浑善达克沙地降水/mm气温/注: 为木兰围场图6、木兰围场(塞罕坝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活动一、结合材料,讨论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猎苑”的有利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靠近 ,方便抵达;地形:以 地形为主,地势崎岖,能达到 的目的;水文:位于辽河、 河上游地区,水质澄澈,可供人马 。气温:位于暖温带向 的过渡地带,冬春冷,夏秋 ,气温怡人;降水:位于 mm等降水量线上,位于半湿润地区与 的过渡地带,植被以 和草原为主,森林类型主要为 (针叶林/阔叶林)。活动二、结合材料和所

2、学知识,分析造成木兰围场变为沙漠的自然原因。地理位置、季风:靠近北部 沙地,又邻近冬季风策源地, 季节时容易受到风沙影响破坏;地形、水文:受到山地地形地势崎岖的影响,河流流速 ,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形、气温:受到山地地形地势崎岖的影响,昼夜温差 ,物理风化严重,土壤碎屑物 ;降水:位于 mm等降水量线上,降水适中,易受 阻碍,位于干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降水年际变化 。总之,降水不多且变率 。活动三、补充完整人类活动导致沙漠化的产生过程图,将恰当选项的字母填入方框内。表1A、 粮食需求 B、土壤肥力下降 C、能源需求 D、种植作物 E、 过度开垦 F、过度樵采 G、风力侵蚀加剧H、 植被

3、破坏 I、大水漫灌 J、 严重浪费水资源L、河流侵蚀加剧活动四、思考木兰围场的沙漠化与北京冬春季节沙尘暴的因果关系。活动五、结合以下材料列举的措施,对应活动三找到其所针对的问题。材料一: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蓝天白云下,一座座白色的巨大风机矗立山头,叶片随风转动,带来清洁能源,同时成为一道悦目风景。最近五年,林场利用边界地带、石质荒山和防火阻隔带等无法造林的空地,与风电公司联手,建设风电项目。可观的风电补偿费反哺生态建设,为林场发展注入活力。以上材料中的措施解决了表1中的 问题。材料二:绿化苗木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空前加大,绿化苗木需求大增。塞罕坝林场建设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

4、地,培育了云杉、樟子松、油松、落叶松等优质绿化苗木。1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成为绿色“聚宝盆”。林场的绿化苗木,销往京津冀、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全国十几个省(区、市),每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多的时候达到2000多万元。以上材料中的措施解决了表1中的 问题。材料三: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塞罕坝四季皆有美景,是摄影发烧友的天堂,是华北地区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塞罕坝林场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已有十几年未曾批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均50万人次,一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材料四: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植树造林者种植碳

5、汇林,测定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将其在交易市场挂牌出售。塞罕坝的造林和营林碳汇项目,已在国家发改委备案,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如实现上市交易,保守估计可收入上亿元。活动六、阅读材料,比较木兰围场(塞罕坝地区)与沙坡头的治沙方式,说出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材料:沙坡头地处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沙漠东南前沿,高大流动的沙丘到此被从崇山峻岭中冲出的黄河劈头挡住,形成“两岸壁立,一水中流,山河大漠,三险并峙”的险势。面对暴虐的流沙,中卫固沙林场的科研人员与工人们经过反复试验后发现,把麦秆用平板铁锹扎进沙子里,构成1米见方的麦草方格沙障,再在其中种植梭梭草、低矮灌木等植物,既能保护植物的生长,防沙固沙的效果也非常有效。半个世纪过去了,沙坡头近百万亩方格草障、几千万株植物早已形成了一条宽300500米,树木葱茏、山花烂漫的绿色走廊。原本只有零星麦地的穷窝窝如今开发出了沙坡头沙漠文化旅游,宁夏硒砂瓜、宁夏枸杞等特色产业名片,彻底拔掉了当地的穷根。思考:为了达到生态建设的目的,当地人采取了先扎 固沙,再种植 等低矮灌木措施;为了达到调整农业结构,当地大力发展 、宁夏枸杞等 农业;为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当地开发 旅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