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562393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概述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方案、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2.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2.3 水文地质条件2.4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2.5 不良地质作用2.6 不利的埋藏物3、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1 室内土工试验3.2 原位测试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4.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4.2 天然地基分析评价4.3 桩基础分析评价5、基坑工程评价 5.1基坑安全等级5.2基坑周边环境条件5.3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参数5.4基坑围护方案建议 5.5基坑开挖施工注意事项

2、5.6地下室抗浮评价5.7岩土工程监测5.8基坑的变形监测5.9基坑检验6、结论与建议附件:图序图 表 名 称图 号页 数1综合图例112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13工程地质剖面图3434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4165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报告表5206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677钻孔柱状图7158静力触探单孔曲线柱状图8279勘探点一览表9310高压固结试验成果图102111三轴压缩试验成果图111012波速测试报告12813水质检验报告13114抽水试验报告1481 概 述我院受苏州市工业园区时尚舞台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时尚舞台商业综合体建筑场地进行详细勘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

3、工作。1.1 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北侧为双圩路,西侧为复兴街,具体位置见(图:2)。拟建建筑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16134.00m2。本工程由一幢22F东塔楼、一幢21F西塔楼、3F裙房及外扩的二层纯地下室组成,塔楼与裙房分开,下设二层地下室。二层地下室基底埋深自0.00向下12.00m(标高相当于1985高程基准-8.25m)。建筑物性质详见表1.1。建筑物性质一览表 表1.1建筑物名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结构类型柱网荷载基础形式埋深东塔楼222框剪8.4m9.5m31000kN/柱桩筏基础12m西塔楼212框剪8.4m9.5m30000kN/柱桩筏基础12m裙房32框剪8.4m

4、8.4m6500kN/柱桩筏基础12m注:1、上表内容来源于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勘察任务委托书。2、室内地坪0.00相当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3.75m。3、地下室底板基础顶板埋深约为0.00以下12.00m,标高-8.25m。抗震设防分类: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本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丙类)。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依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01规定,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是为拟建建筑物施工图设计和工程

5、施工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拟建场地90.45米深度范围以内地基土的构成、分布、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做出评价,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2、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的类型、埋藏分布情况及补给、排泄条件,提供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别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3、判明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4、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深度,并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5、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经济合理的建议。6、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预估单桩承载力,提

6、出桩的类型及施工方法等建议。评价沉桩可行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3 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如下:1、甲方提供的建筑物平面布置图2、设计方提供的岩土勘察任务委托书3、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4、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7、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2008年6月确认继续有效)8、行标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9、行

7、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0、行标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1、行标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2、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TJ/T87-2012);13、行标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14、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参考)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4勘察方案、手段及完成的工作量本次勘察方案由我院按规范要求确定,沿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设,共布置勘探孔42个,孔距30.00m左右。其中取土、标贯孔15个,孔深30.309

8、0.45m,静力触探孔27个,孔深30.0076.00m,另外,为查明暗浜、暗塘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布置小螺纹钻孔97个,孔深为2.504.50m。(因静力触探孔C18号位于场地低洼地处,低洼地处有积水,故用机钻孔代替,孔号为JC18)。勘探点位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2),工作量详见表1.4。工 作 量 一 览 表 表1.4野 外 工 作室 内 土 工 试 验项 目数 量项 目数 量钻 探孔 数(个)15含 水 量(项)370总进尺(m)1282.60密 度(项)370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孔 数(个)27比 重(项)497总进尺(m)1914.00液 限(项)338小螺纹钻孔孔 数(

9、个)97塑 限(项)338总进尺(m)297.50压缩试验(项)370取土试样原状土(件)370固结快剪(组)328扰动土(件)127颗粒分析(组)221标准贯入试验次128三轴剪切试验UU(组)40勘探点测量孔 数(个)139高压固结(项)82现场抽水试验孔数(个)3渗透试验水平(项)73总进尺(m)45.00垂直(项)73波速测试孔 数(个)3水质分析组2本次勘察野外工作于2014年10月17日开工,于2014年10月24日完成全部野外作业,土工试验成果于2014年10月31日完成,2014年11月5日提交本勘察报告。1.4.2 勘察方法(1)勘探点测量勘探点测量由我公司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

10、物平面位置图布置勘探点并采集坐标,采用GPS实施放样,为城市坐标系统;高程用水准仪进行测量,为1985国家高程系统,引测于拟建场地西北侧双圩路与复兴街交叉口路面上一点(红漆+钢钉标识),(具体位置详见图2),其1985国家高程为SY1=2.989米,若设计、施工时采用其它基准点,应与该点进行联测换算,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详见“勘探点一览表”。(2)钻探和取样采用2台SH-30型工程勘察钻机,对粘性土采用螺纹钻回转钻进,对粉土、砂类土则采用冲砂钻头泥浆护壁、冲击或回钻钻进。取样采用自由活塞敞口取土器及薄壁去土器,重锤少击法采取不扰动土样,试样等级级,扰动样利用标贯器采取。(3)静力触探试验静力

11、触探孔采用3台15T的液压式双桥静力触探仪施工。将探头匀速贯入土体中,贯入速率控制在1.200.30m/min,每贯入2m进行一次归零校验。通过探头内的传感器把探头在贯入土层中所受的锥尖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转变为电讯号,最后由LMC-D310静探微机自动采集数据。利用静探资料可确定地基土的类型、估算土的强度参数、压缩性指标、桩基础的承载力。(4)标准贯入试验将贯入器置于预定试验深度处,将重63.5kg落锤提升76cm,然后使其自由下落,先预先将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以消除上部扰动土的影响),再记下贯入30cm的击数(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击数)。在取土孔中,针对粉土、粉砂层进行标

12、准贯入试验,目的在于评价土的物理状态,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沉桩的可能性。(5)现场波速试验数据采集记录仪使用武汉岩海公司研制的RS-1616K(s)一体化浮点式工程动测仪及相关配套设备。单孔波速测试是利用人工敲击木板产生的剪切波向下传播,在地层的某深度直接接受第一个直达剪切波的到达时间,从而求得某一土层波的传播速度。本次勘察布置了3个波速测试孔,用以测定各土层的剪切波速,计算20.00米深度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6)稳定流抽水试验用套管将非试验段隔离,抽水井直径250mm,试验段采用带滤网的滤水管,井管直径110mm,二次降深,采用电测水位计测量水位,用水表计流量,抽水停泵

13、观测各井恢复水位。(7)水位观测本次勘察分层测量了潜水、微承压水及承压水的稳定水位。浅部潜水采用干钻钻进,至见浅层潜水初见水位后,停钻8小时,观测潜水稳定水位;此后,采用套管隔水将非试验段隔离,抽干孔内存水后,变径钻进,见微承压水初见水位后,停钻8小时,然后观测微承压水、承压水稳定水位。水位量测采用电测水位计。(8)钻孔回填钻孔施工结束后,对钻孔进行了回填封孔工作,采用木桩+海带,并用水泥浆进行封孔。(9)水质分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1.2条要求,我院在现场采取水样2件,进行了水质分析。以评价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0)室内土工试验1)常

14、规物理性质试验物理性质指标主要为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同时对粉土、粉砂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2)常规力学性质试验a、直剪试验:提供C、值。b、固结试验:提供ep曲线3)特殊试验a、为验算基坑边坡稳定性和为基坑工程支挡设计提供参数,对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层进行了室内渗透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试验(UU)。b、当采用考虑应力历史的固结沉降计算时,对桩端持力层及其以下土层进行了高压固结试验。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为绿化草坪,一般地面标高为1.173.36m,相对高差为2.19m。地势稍有起伏。场地西南部,分布有一低洼地,低洼地中有积水,水深0.20.4m,水底有淤泥分布,淤泥厚度0.20.4m。场地南侧与东侧,分布有一河道(已砌筑驳岸),河宽约25.00m,水面标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