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总结 (3).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956185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经验总结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经验总结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经验总结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经验总结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经验总结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经验总结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经验总结 (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 探索 提高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学习 探索 提高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我从事小学教育已有十九个春秋了。多年的磨炼,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更清晰了。回首过去的工作,虽说倍感紧张而忙碌,但细想起来却又觉得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十几年如一日,我只不过是紧绷着教书育人这根弦,认认真真地教育学生,踏踏实实地教学。尽管如此,其中的酸甜苦辣仍是耐人寻味的。现从学习、探索和提高三个方面简单回顾一下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一、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我原先在农村一所小学工作了7年,1999年,我由农村调至县城实验小学任教。那几年,新一轮课改吹响了号角,给教坛带来了无限

2、的生机。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堂,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等等,这些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此,我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订购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教学杂志。平时即使工作再忙、再累,我也总要抽出一些时间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走进新课程、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专著。我时常挤出时间学电脑,学习制作课件。如今,我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课堂永远是学习的第一手材料,我经常观看网络上教学比赛的课堂实录,时常深入到同组老师的课堂上听课。从成功的课堂中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从不成功的课堂中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除此之外,我还借来名师于永正、窦桂梅等教

3、学录相,体验名师授课艺术,感悟课堂教学的真谛。我也时常珍惜机会,去合肥现场聆听全国著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或到六安参加小语会活动,专家的引领和同伴的交流,转变着我的教育理念,也融入了自己的教学实践。长期的学习和锻炼,使我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2003年,我在舒城县第二届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小学语文学科一等奖。2005年至2006年7月,参加全省小学骨干教师语文学科省级培训合格。2006年,我被教育局正式任命为舒城县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6年度被教育局、人事局、教育工会评为“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2010年,被推荐为市小语会会员。2007年,担任安徽省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

4、理事。2008年9月,荣获舒城县首批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10月,被授予六安市首批“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9年,因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绩显著,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我不仅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而且长期又担任比较繁重的教务主任工作,还多年兼任班主任工作。时间对我来说太珍贵了,我每天都计算好时间,挤出时间阅读、听课、评课、分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付出得到了老师、家长的一致认可,多次受到领导好评。二、理论联系实际,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课堂不仅是教学的主渠道,还是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更是一门艺术;课堂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

5、经过近二十年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我认为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五个重点:积累、朗读、拓展、训练和评价。1、重积累。丰富的语言来自于积累。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我首先抓住教材中的“诵读与积累”,通过记忆比拼、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然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小报,古诗配画、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在高年级,我带领学生在课前3分钟诵读唐诗宋词或名言警句,学生在点点滴滴的时间里得到了积累。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我激励学生多

6、看课外书,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注重积累。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都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那么学生的语言就会越来越丰富起来。2、重朗读。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读中感悟”。我在教学中积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每一篇课文的阅读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只要引导学生把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色彩从朗读中充分表现出来,那么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从中得到培养与提高。在教三年级语文时,我还对学生进行过这样一次语感训练,出示了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这是我的”要学生读出不同感情来。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一句简

7、单的话被学生读出了丰富的感情,有自豪的,有骄傲的,有疑问的,有害羞的,有毫不在乎的。就这样,只要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3、重拓展。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深挖教材资源,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学习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学生“听”了林肯那充满情感的演讲,对林肯有了深刻的印象,我鼓励学生以“我心中的林肯”为题写一段话。爱之链这篇课文学过之后,我让学生“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并且进行了简单的指导:(1)故事情节要有连续性;(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3)用

8、环境烘托的方法升华“爱”的主题。这样的拓展,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起到了练笔的作用。教材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我们教师要做到灵活地运用,学生就会学得更活更广。4、重训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训练不仅仅是巩固知识强化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师生合作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不管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课文朗读的指导,由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有感情地读,是循序渐进的,要通过一次一次地指导与练习,才能掌握朗读技巧,培养了语感。写作文也是如此,要经过审题、选材、自由表达、反复修改等训练方式,多次练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总之,语文学习的训练只有注重实效,才能

9、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默契,才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这样就能较好地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二年级语文的时候,学生一进校,我就进行了读书、说话、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看书读书;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站在自我的角度练习用“我认为我感觉我想”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小组合作怎样学,怎样汇报,怎样评价,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每一项训练我都花了不少的工夫和时间,将训练目标落到实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成效也比较显著。现在我上每一堂语文课都比较得心应手,我们师生间的合作交流轻松自然,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我想,这得归功于我对学生扎实的训练。5、重评价。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孩子

10、们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我对学生的发言,从未用“不对、不行、错了”这样很否定的词语来评价学生。因为我感受到,孩子们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很在意老师对他的评价。我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一般都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好样的”,“你真像个小老师”,“你为同学带了个好头”,“你的想像好奇特”,“你的朗读很动听”,“你真会观察”等等,如果学生答问有偏差,我会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老师很欣赏你积极发言的表现,再静下来想想一定会找到答案了。”学生往往在得到这样的评价之后,表现都更加踊跃,更加主动大胆。教师善于用亲切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

11、光点,敢想敢说,更加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三、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提高教研能力任职期间,我几乎每学期都要上一节校内公开课。我不仅自己带头上课,我还积极地组织教师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学校的教学教研氛围十分浓厚。有很多青年教师在我的指导下,逐渐成长为县、市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星”。2003年,我在县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二年面向城区各所小学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凡卡,2009年7月,我在六安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上了一节交流课掌声;2009年9月至12月,在继续教育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分别到8个乡镇去上课,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的现场教学得到了老师们一致好评。2005年,在国家课程标准(苏

12、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科研课题低年级“词串识字”的实验与研究中,我作为课题研究成员中的核心人员,我深入研究,并落实好各个阶段的工作。为课题的申报、立项、实验、结题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我和老师们又申报了一个课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在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2005年我是这样培养学生“多练”的获市教学论文三等奖;2006年“词串识字1”教学设计与反思获市二等奖,并入选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书。2007年低年级写话能力培养的探究荣获省级论文评选二等奖。2009年,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语文素养获市教学论文一等奖。2008年,我撰写的幸福快乐每一天发表于教育文汇第5期;教师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承担发表于教育艺术第8期。2009年,让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发表于当代教育参考第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