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561593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简略.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运行轨道安全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分布规律: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为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获得某地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 地势高低、天气和气候、昼长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理环境及生产活动的影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维持地表温度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自然界的岩石风化等与太阳辐射有关从生物界来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

2、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对生产生活间接能源: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是由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提供,来源于动植物转化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直接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发电站不利影响过多的紫外线会杀伤地球生物2、 太阳活动分类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黑子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的斑点;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11周年光球层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高速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纬上空出现极光;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耀斑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色球层太阳风高速带电粒子流日

3、冕层3、 航天基地的选址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纬度位置: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则发射航天器初速度越大,越能节约燃料。反之,越耗燃料。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空气能见度高。地形条件:平坦开阔,相对而言地势较高处。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地质条件:地质稳定。水源条件:水源充足,满足用水。另外,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孔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我国主要卫星发射基地及各自选址特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气候干燥少雨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较低。海南卫星发

4、射中心: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3、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运动周期现象周期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

5、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各地均为15/时平均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平均约30km/s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别(1) 俯视图与侧视图(2) 根据南北两极点的地理事物:北极点附近全部是海洋,南极点周围为南极洲大陆,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3) 根据经度数的变化:东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地球自转方向减小,所以东经度逐渐增加的方向和西经度逐渐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作用结果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海拔越高,线

6、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23度26分,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方时与区时地方时的计算:每15度为一小时,每一度为4分钟。时区的划分A、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B、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7.5,为中时区(或零时区)。C、中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成东一至东十一区、西一至西十一区。D、东经172.5180,西经172.5180,各7.5分别被称为东12区、西12区,合起来成为一个区。即东西12区。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

7、的时间,称做区时。计算步骤:A、已知一地求另一地;B、求时差(经差);C、东加西减。特殊时间:国际标准时间: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即是零时区(中时区)区时,也叫伦敦时间;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而北京的经度大约在东经116度。(2)日界线地球上两天的分界由180和该图中24点(即0点)的经线构成。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旧的日期到新的日期的线为该图24点经线,另一条为180。(3)昼夜现象、昼夜更替、昼夜长短昼夜长短的判断: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一年中最短。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

8、线,南半球昼达到一年之中最长,夜达到一年中最短。 北半球相反。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夜长昼长=昼弧15常用结论:夏至日时各地的昼长=冬至日时该地的夜长同一天,南北纬纬度相同的地方,昼长相加=24小时,或某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在某地,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差多少天,夏至日(或冬至日)前的这一天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后的这一天昼夜长短大致相等、日出日落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大致相等。(4)沿水平的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

9、:不偏5、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判断方法: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6月22日-12月22日),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最多。南北极点除两分外,要么是极昼,要么是极夜。(2)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此时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呈同心圆状递减,至晨昏线上为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0、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半年,夏至(北半球)时,北回归线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夏半年,冬至(北半球)时,南回归线以及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常用结论: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的纬度当极点出现极昼时,在同一天,极点的太阳高度终日不变某纬度出现极昼时:该地午夜的太阳高度=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直射点的纬度-(90-当地纬度) =极点的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 =该地的纬度-当日产生极昼的最低纬度南北半球两地纬度互余,则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也互余正午太阳高度

11、为0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除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出现极昼现象。(3)日出日落时间、方位 日出日落时间:太阳直射的半球,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纬度越高,日出越早(晚),日落越晚(早);越接近赤道,越接近6点日出,18点日落;越接近二分日,越接近6点日出,18点日落;越接近二至日,日出越早(晚),日落越晚(早)常用结论: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出时间=12-冬至日时该地的日出时间北半球夏至日时某地的日落时间=36-冬至日时该地的日落时间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小时某日某地的日出时间=该日夜长的一半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赤道总是6:00日出,18:

12、00日落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出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落下。(4)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判定直射纬线的判定晨线(或昏线)与过晨线(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那条经线交角=直射点纬度;与刚开始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度互余;与正午太阳高度或午夜太阳高度为0的纬度互余 直射经线的判定地方时为12的经线;过切点的那条经线,大部分是昼;与0时经线正相对的那条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俯视图上

13、,与太阳光线平行或重合的那条经线(5)季节的判定从春分日到秋分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晨线随纬度的增大而东偏,或昏线随纬度的增大而西偏,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在北半球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则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

14、传播。即地震波。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壳: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大陆部分的平均厚度为 33KM地幔: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个物质呈融熔状态的软流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和地震的发源地。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物质由岩石组成。包含地壳。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态(因为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为固态。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气体和悬浮物水圈: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循环运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图 (一)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1、纬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以及重要的经纬线2、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1)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经纬度定向 A、南北方向的判定。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四周均为正南方向;南极相反。B、东西方向的判定。要用劣弧定向法即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 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东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 两个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