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560794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演讲稿开头 又是一个金秋,又是一个丰收.在XX县区,今年的丰收意味着粮食总产量创下又一个历史新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姜亚伦粗略的评估:“有望突破42亿斤,比2010年增产2亿斤。”这是一次强有力的跳跃,背后是农村涌动的“超自然力量”,那就是科技。 “高产创建”示范在农村发酵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中秋节一过,当地农民便纷纷来到地里“测产”。在布海镇岫岩村,李殿军乐得合不拢嘴:“这大棒都得有半斤。”他扒开玉米皮,玉米闪着金光,格外耀眼。 李殿军说,这块地共0。9公顷,有玉米5。4万株,所以能产2。7万斤,比2010年多产4000斤。“今年的肥给力。测土配方施

2、肥,这叫缺啥补啥.” 缺啥补啥。村支部书记朱喜春接过话说,“我们这儿以前用尿素多,因为便宜.钾肥用的少,一袋钾肥的钱能买3袋半尿素。磷肥也缺,所以今年我们按专家给的配方,加大了钾肥、磷肥的投放。” 在他们的言语中了解到,生产方式与以往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采取不同的株距、垄距。“按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我们种良玉99,一公顷地种了7万多棵,而2010年只种了5万多棵。” “深松整地国家给补贴,所以村里统一雇车。今年已经是第3年了,全村的地都轮了一遍。”李殿军的手没闲着,一棒一棒地给玉米扒皮。据说这个时候扒皮也能增产。这些都是获得丰收的非自然因素. 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XX县

3、区近几年开展了一系列“科技进步”行动,影响范围最广的是“粮油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按照国家农业部统一部署,设玉米、水稻、大豆万亩示范片各一个;2010年玉米示范片增加到2个,水稻增加到7个。今年,XX县区被确定为粮油高产创建整体推进县试点,玉米、水稻万亩示范片增加到27个,涉及18个乡镇(街),32个村.其中包括布海镇岫岩村。 农民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不是听来的,而是看来的,尤其是农事,一定要亲眼所见才信以为真。高产创建示范两年后,让很多农民见识了增产增收的科技力量,并开始大范围发酵. 今年的高产创建有详尽的技术方案。玉米技术方案包括品种选择与处理、深松整土、测土配方施肥、按计划密植适时精量精

4、播,也包括适时铲趟、节水灌溉、化学除草、化控技术、生物防螟等田间管理。水稻技术方案包括种子处理、苗床技术,以及整地泡田、配方施肥、分水管理、移栽、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并实行专家包保制度,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 姜亚伦又提到“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进程机械化、生产方式集约化”。听起来繁复,很多农民都做到了。 惠农政策转化为生产力高产创建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推广的平台,也是政策支持的平台。其中的物化补贴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表明了政府积极倡导的立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在XX县区,投向农业生产的政策性补贴种类越来越多,除国家粮食综合补贴

5、、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还有重大技术补贴.农民用化肥享受免费测土配方,也享受免费防治玉米螟、免费灭鼠,深松整地每公顷国家给补贴150元,等等。 在这些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玉米螟防治实现了100%。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XX县区2010年玉米螟高发,严重地块玉米产量损失15以上。今年由于加大了防治力度玉米螟得到有效控制。 大青咀镇兴盛村有个农机合作社,因享受农机补贴迅速发展壮大,“年初时有社员50户,今年年底就能达到300户”种粮大户矫继波介绍说. 在合作社,社员的玉米从种到收都是机械化。今年开

6、始尝试“保护性耕作.不仅省力、省时、省钱,而且每公顷能比往年多打1500斤.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收割期,合作社近日又买了一台价值35万元的大型玉米收割机,因为享受补贴政策,只花了22万元。 农机具补贴激发了农民购买热情,促进了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今年XX县区农机整地实现了100%,机械播种超过60.机播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播种精度与密度,播种密度的提高与增产有直接关系. 农民主导的科技进步 朱城子镇瓦盆村的李树堂种玉米4。5公顷,他估计每公顷能产玉米2.5万斤。从搭起的玉米楼子可以看出,他对这个估数充满信心. 玉米楼子分院里、院外两个,都是15米长,2米宽,高近3米。搭好这两个玉米楼子,他的玉米就可以

7、留到春节后,那时可以卖上好价。 李树堂的高产技术是“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三垄种一垄,空两垄,这样通风,透光,光合作用充分。3年轮作不重茬,也有助于增产。” 虽然是个农民,此时更像技术员.据他介绍,这种技术的另一大特点在于秸秆全部还田,不仅提高土壤有机质,还能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正常投入,追肥能节省三分之一”。三垄空两垄,是不是要减少玉米株数。李树堂说,“密植,每公顷同样不低于6万株”。 对他而言,这是个成熟技术.去年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试用,一次成功,获得高产,今年又梅开二度。他的成功给左右村民领出一条道,“今年有10多户跟着我种,明年会更多,种植面积得上百公顷。” 通过

8、自己的努力实现高产,所以别有一番喜悦在李树堂的脸上绽放。 之前,李树堂曾尝试过多种新技术,他相信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信号:农民不再靠天吃饭,也不再东张西望,他们正在与科技进步接轨. “懒汉种地法显露增产后劲儿 朱城子镇干沟子村有块“保护性耕作试验田”,一望无际,眼下已经泛黄。村民的欢笑表明,这里也露出了丰收相.高延军第一年尝试保护性耕作,便收获了惊喜.“不仅省工省钱,而且长势好,产量高。” “这是懒汉种地法,不割秸秆、不刨茬子,不翻地、不打垄,不铲地、不趟地,却能实现玉米高产.”市农机总站站长张国恩说。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的耕作技术。通过少耕或者是免耕,用秸秆和根茬覆

9、盖地表,实现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地表的保护。据介绍,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玉米田比传统方式种植的玉米高产8%至10。由于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今后的产量还会持续增长. 增产的关键还在于一次性完成精密播种、深施肥料、覆土和镇压等一系列工序。张国恩介绍说,春天刚刚出苗时,传统播种方法出苗的高矮粗细参差不齐,保护性耕作的玉米,不仅小苗的尺寸相差无几,而且比普通的玉米苗更加粗壮、挺拔。 优势还有很多,7月31日和8月1日,XX县区连续遭受风灾,土地受灾面积20930公顷,大量玉米发生倒伏,而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庄稼竟然“有惊无险,未发生一处倒伏。 XX县区保护性耕作今年的总面积只有5200公顷,预计明年将增至10000公顷,但这只是起步。“农业机械化成就了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也必将推动机械化发展。这是粮食生产的良性发展轨道.张国恩对这种发展模式充满了希望。 风调雨顺是农民最大的愿望,他们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的,难得一个好年景。德惠粮食实现大幅增产则靠人,而不是靠天。姜亚伦说。“今年有望突破42亿斤,比去年增产2亿斤。非自然因素贡献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