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55896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室周围环境清洁,室内严格划分工作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辅助区域(更衣室、办公室等)。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 2.消毒供应室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培训. 3。工作人员进入消毒供应室应更换工作衣、帽、裤、鞋,着装符合要求。患有传染病期间不得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外来人员(包括参观者)须按要求着装入内. 4.工作人员上岗时按照工作区域的不同防护要求,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回收人员应戴圆帽、手套;去污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手套、防渗隔离衣或围裙、专用鞋,手工清洗时

2、应戴护目镜或面罩;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穿专用鞋。 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与洗手操作流程,即进入工作间之前和离开工作间之后应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后应洗手;进行各种包装操作前后应洗手;工作中被污染或疑似污染应随时洗手或手消毒. 6.医院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外来医疗器械一律由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7。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处置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8.被朊毒休、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先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再按常规流程处

3、置。 9。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无血迹、污迹、锈迹;包装材料清洁无破损;棉质包布一用一清洗不得缝补。 10.使用清洁剂、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应符合国际及卫生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1。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应符合: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乘以30cm乘以50cm. 12.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菌物品存放架应清洁无尘.离地面20cm25cm,离墙5cm10cm,离天花板5cm.储存环境:温度为24度,相对湿度40-60。 13.无菌物品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按

4、灭菌先后顺序依次发放使用。认真检查无菌包的质量、灭菌标识、灭菌日期,一次性使用物品拆外包装存放。无菌物品包装破损、潮湿、落地、过期不得使用。(植入物及植入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 14.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运行前应进行bd测试。 15。灭菌器新安装、移动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物理、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

5、用。 16.定期对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空气、物表、灭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和浓度监测。 17。(应建立追溯制度,实施过程监控,记录各项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清洗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保存6个月以上.灭菌质量监测资料保存3年以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博爱医院感染管理科博爱医院消毒供应室 第二篇: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

6、。 3、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 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 5、下送车和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不得交叉使用,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 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 7、去污区、敷料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传递窗

7、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气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 8、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第三篇: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按各区的着装要求落实,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及手卫生工作. 二、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的物流由污到洁;人流由洁到污,设备、物品及工作人员相对固定做到,做到洁污分明,不交叉污染。 三、专人或专车回收使用过的污染物品及器具,在回程过程中注意不要污染周围环境,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口罩、穿防护围裙,在固定专用的房间里拆包、分类. 四、清洁去污一律戴手套、口罩、眼罩、穿防护围裙,手

8、套应使用橡胶手套,如果手部有伤口应有效包扎并带双层手套,做好职业防护. 五、工作人员按规定执行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上油保养,干燥过程及步骤,以确保证达到去污、洁净的效果. 六、进入包装室的物品,每件器械应采用目测或光源放大镜检测,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关节,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 七、包装材料选择灭菌气体能完全穿透的,对细菌有隔离性的,一用一清洗。无菌包必须使用双层包装,包布大小适宜,能将器械物品紧密完整的包裹于内。每一消毒物品必须粘贴灭菌指示带,无菌包内放化学指示卡。 八、严格执行灭菌器装载及卸载操作规程,确保灭菌质量,认真做好灭菌泄漏、bd、工艺、化学、生物

9、等检测工作,所有灭菌过程监测均合格,记录并存档。 九、灭菌物品检查包装完整、干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均匀,标签项目清晰完整,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间内,无菌物品的贮存、周转,取、用应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 十、无菌物品贮存架或柜必须离地面20厘米,离墙5厘米,离天花板50厘米。存放间应保持正压,每天湿式清洁二次。贮放架、运送车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清洁消毒处理,限制人员进出.十 一、认真落实科室无菌物品送检培养,工作区空气质量、环境、物品表面及手卫生检测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质量。 十二、认真落实清洁制度,每日坚持湿扫,采用空气净化设施、紫外线照射消毒,严格分区。 第四篇: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

10、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二、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办公区四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各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周围环境无污染源,相对独立. 三、应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配备清洗、灭菌装置,如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洗净消毒装置、压力蒸汽灭菌器等设备。 四、严格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灭菌合格后的物品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和日期,按要求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五、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

11、毒,分区存放。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以上,距墙壁5cm以上。发放前认真检查,不得将包装破损、过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使用科室. 七、无菌物品存放于无菌室,注明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保存时间:夏季1周,冬季14天,凡过期物品一律不可发放使用。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将外包装拆除。 八、各种包布要一用一洗一更换,保证无破损。 九、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严格按照2009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执行。使用时必须每日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每日对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一次b-d测试,达到

12、要求方可使用。 十、灭菌物品包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金属包重量不得超过7kg,敷料包不得超过5kg,捆扎不宜过紧,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灭菌包体积为25cm25cm30cm以上者和难消毒部位的包内放置化学指示物。 十一、用储槽等灭菌盒存放敷料、空针,进入压力蒸汽灭菌器前,先打开筛孔的盖板.严禁用铝饭盒或搪瓷盒等密闭容器装放医疗器械和用品进行压力蒸汽灭菌。 十二、各工作间保持清洁,台面、地面湿式清扫,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无菌室空气每日用空气净化消毒器消毒,达到类环境标准。清洁区达到类环境标准。 十三、对购进的原材料、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检查,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

13、消毒供应室。 十四、定期对常水、精洗用水的质量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对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十五、各项监测应有原始资料并详细记录,保存3年. 第五篇: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所需器械物品的供应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科室周围环境无污染,内部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清楚有实际屏障,人、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三、在器械物品处理工作流程中,要有必要的设备与设施,如:回收间应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四、非本科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工作区要做好

14、各项防护后再进行操作,离开本区域时要更衣、鞋等,并进行洗手或手部消毒,工作鞋应每日刷洗,晾干备用。 五、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确保灭菌效果,动脉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前须进行b-d实验并详细记录。 六、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分区存放,下收下送车辆应“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拆除大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袋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八、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剂、洗涤剂、

15、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检测、监督登记,并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和洗涤、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及对无菌物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九、临床科室使用后的所有诊疗器械经初步冲洗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处理,对一般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器械(1)手工处理时直接加酶浸泡,如果污物已干,应煮沸消毒(2)机械处理时应用洗涤机煮沸处理。 十、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标准预防,安全处理锐利器具,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3/4满封口,由专人回收后焚烧处理,禁止利器盒重复使用及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及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十一、每月对空气、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及灭菌器械应进行检测并符合标准。 十二、科内每月的检测资料要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和有关科室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