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55683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注。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注成人:全人,完美无缺的人。 (1) 第一则材料中孔子将“贤者”分为四个等级。论语选读教材中提到的人物当中和属于第一个等级。(2)对照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对“成人”的理解,第一则材料中的“贤者”能不能被称为“成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 解析:(1)此题注重与教材的联系。“辟

2、世”指逃避尘世而隐居。联系论语选读教材中的人物不难找出代表人物,如长沮、桀溺等。(2)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对“成人”提出了两个标准:理想中的“成人”是有智慧、不贪心、勇敢、才艺兼备而又具有礼乐修养的人。现实中的“成人”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遵守诺言的人。而第一则材料中的“贤者”消极避世,归隐山林,不能算作“成人”。参考答案:(1)长沮桀溺(或:接舆、荷蓧丈人、晨门、荷蒉者)(2)不能。在孔子看来,要成为“成人”,要么理智、寡欲、勇敢、有技艺、明礼乐;要么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始终不忘初心。而所谓的“贤者”,无论他处于四等中的哪一等,都是“辟”字当头,他们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却逃避社会责任,只顾洁

3、身自好。所以“贤者”是不能被称为“成人”的。参考译文: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等的躲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言语。”(论语宪问)子路问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不贪心,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来成就他的文采,也就可以称为完美无缺的人了。”又说:“现今的所谓完美无缺的人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于献身,早已约定的事不忘记去做,也就可以算是完美无缺的人了。” (论语宪问)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4、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材料二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材料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1)出自材料一中的一个成语是。(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好学”思想的理解。答: 解析:(2)关于对孔子“好学”思想的理解,可从三则材料中总结概括。材料一阐述的是“好学”的实质: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见贤思齐,随时修正自己的缺点。材料二、三阐述的是修身与好学的关系,即先修身立德,再求学求知。尤其是对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5、的评价,是对颜回修养的高度赞扬。综上,可从两方面对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参考答案:(1)食无求饱(或居无求安)(2)孔子的“好学”是指治学者立志成为君子、谋求礼治仁政之道而表现出的对学问和德性的热爱和追求,其本质意义是指个体不断自我完善的修身之学。它以仁德为本,先修身立德,再求学求知。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安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到有德多才的人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材料二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不将自己的愤怒转加给别人,从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不幸短命去世了,如今再也没有这样的弟子了,没有听说谁是

6、好学的人。”材料三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敬爱兄长;行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1)儒家所谓的“礼”是建立在的基础之上的,礼的作用是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并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7、答: 解析:(1)根据“唯仁者”,可以看出“礼”的基础;根据“礼之用,和为贵”,概括“礼”的作用。(2)根据关键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可以概括出“中立不倚”。根据关键句“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以概括出“以和为美”。根据关键句“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以概括出“实行稳健主张”。参考答案:(1)仁维护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保持社会的安定(2)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主张中立不倚,行仁义之道,不能“知和而和”,即节制适度。执两用中,实行稳健主张,“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全面考察,选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主张加以实行。宽容包容,以“和”为美,既要

8、互爱互信,互尊互谅,又要坚持原则,不能“同而不和”。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治理国家,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他们大小事情都做得恰当。但是,如有行不通的地方,便为恰当而求恰当,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论语学而)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论语里仁)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论语子路)“舜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意。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

9、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中庸)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材料一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材料二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材料三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孔子世家)材料四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阳货)(1)根据材料,概括儒家对音乐的态度。答: (2)请你谈谈如何看待传统儒家思想对音乐的态度。答: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因此具有政治

10、教化功能。材料二、三、四都强调了正统音乐的地位。(2)解答此题,先要理解传统儒家思想对待音乐的态度,然后结合你的看法,谈传统儒家思想对音乐的态度。参考答案:(1)儒家认为音乐不仅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诚表达,更是一种教化,具有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儒家重视雅颂等正统音乐,而排斥“郑声”等通俗音乐。 (2)儒家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有现实作用和积极意义。重视雅颂等正统音乐,排斥“郑声”,不利于艺术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礼呀礼呀,难道说的只是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难道说的只是钟鼓之美的乐器吗?”材料二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整理音乐,雅颂各自有了适当的安置。”材料三古代

11、诗经有三千多篇,等到孔子,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其中有利于施行礼义的三百零五篇孔子都弹弦歌唱了,用应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乐从此以后得以传述,用来完善帝王之道,成为六艺。材料四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的正位,厌恶郑国的音乐扰乱了雅乐。”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朱熹论语集注)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注史鱼,春秋末年卫国的大夫史鳅,字子鱼。矢:箭。蘧伯玉,春秋末年卫国大夫,为人有贤名。(1)写出论语中与“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相同的一句话。答: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析孔子认为蘧伯玉是君子的原因。答: 解析:(1)根据所给的句子,本题应从两方面进行回答,一方面,有道则仕;另一方面,无道则藏之。(2)首先要明确君子之道的三个方面,然后根据蘧伯玉的做法,分析其具备了君子中的哪个方面,所以符合孔子的君子形象。参考答案:(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天下有道则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