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955434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无线接入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起无线接入技术,大家确定会想到现在运用的无线网络和移动通讯设备。其实,无线接入技术有着更广义的定论。具体是如何呢?就请具体阅览本文,希望大家能清晰地了解移动无线接入技术和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区分。无线接入技术概述无线接入是指在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之间的传输线路上,部分或全部采纳了无线传输方式,其采纳的技术主要包括微蜂窝技术、蜂窝技术、微波点对多点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广义上讲,无线接入技术包括固定无线接入(FWA)和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两大类。其中,固定无线接入又称无线本地环路(WLL),其用户终端(电话机、传真机和计算机等)固定或只有有限的移动性。主要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包括:多路多点安排业务(MMD

2、S)、本地多点安排业务(LMDS)、一点多址微波系统、卫星直播系统(DBS)。固定无线接入是原有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是作为PSTN/ISDN网的无线延长而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LMDS和MMDS等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出现,固定无线接入在多媒体数据传输以及互联网应用等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实力,已经成为城市接入网建设的主要协助方案。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指用户终端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通信系统的接入技术。它主要为移动用户供应服务,其用户终端包括手持式、便携式、车载式电话等。主要的移动无线接入技术系统包括:(1)无绳电话系统: 它可以视为固定电话终端的无线延长。无绳电话系统的突出特点是敏捷便利。固定的无线终端可以同

3、时带有多个无线子机,子机除和母机通话外,子机之间还可以通信。主要代表系统是DECT、PHS和CT2。(2)移动卫星系统: 通过同步卫星实现移动通信联网,可以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的通信。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供应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敏捷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长,在边远的地区、山区、海岛、受灾区、远洋船只、远航飞机等通信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空间部分(卫星)、地面限制设备(关口站)和终端。(3)集群系统:专用调度指挥无线电通信系统,应用广泛。集群系统是从一对一的对讲机发展而来的,现在已经发展

4、成为数字化多信道基站多用户拨号系统,它们可以与市话网互连互通。(4)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受电缆束缚,可移动,能解决因有线网布线困难等带来的问题,并且组网敏捷,扩容便利,与多种网络标准兼容,应用广泛等优点。过去WLAN曾一度增长缓慢,主要缘由在于传输速率低、成本高、产品系列有限,而且许多产品不能相互兼容。随着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的制定以及基于该标准的10Mbps乃至更高速率产品的出现,WLAN已经在金融、教化、医疗、民航、企业等不同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线局域网LAN是日常办公环境下最常用的接入方

5、式,为了解决布线的困难和适应用户的移动,IEEE推出802.11的无线局域网 (WLAN) 标准,工作频率在2.4GHz,其无线接入的速率可达1Mbps/2Mbps,其室内环境下的通信距离为100米,当采纳定向高增益天线可达1020km。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与有线网络相匹配的传输速率,IEEE对802.11的标准进行了高速扩展。高速扩展有两个版本:一是IEEE802.11a工作在5GHz频段,采纳OFDM调制,传输速率为654Mbps;二是IEEE802.11b工作在2.4GHz频段,采纳CCK调制,传输速率为5.5Mbps/11Mbps。通过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接入Internet的方式分为两大

6、类,一是基於蜂窝的接入技术,如GPRS,3G等。二是基於局域网的技术,如IEEE802.11 WLAN,Bluetooth,HomeRF等。 通过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接入Internet後供应的应用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标准的终端如笔记本计算机等供应标准的Internet应用;另一类是通过WAP为具有有限处理实力和显示屏的终端如手机等供应有限Internet服务,如E-mail,电子银行,天气预报,旅游交通信息等。(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70年头初由美国贝尔试验室提出的,在给出蜂窝系统的覆盖小区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之后,该系统在70年头末得到快速的发展。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即陆上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7、,用无线信道传输模拟信号;其次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纳数字化技术,具有一切数字系统所具有的优点,代表性的是泛欧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和北美的IS-95 CDMA;目前二代半系统如GPRS、CDMA2000-1X已经大规模商用,为广阔用户供应牢靠、中速的数据业务服务以及传统的电话业务;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 中国电信的CDMA2000 中国联通的WCDMA 和中国移动的TD-SCDMA和WiMax)也已经走出试验室,起先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起先正式商业运营。二、3G、WLAN、蓝牙的区分:1、传输距离3G:国家级WLAN:10150米,加上定向天线可以10-20kmBluetooth:510

8、米2、带宽3G:最高达到2MWLAN:1154MBluetooth:12M3、业务实力3G:语音、数据WLAN:主要是数据Bluetooth:语音、数据、机器到机器4、产品价格3G:基于运用,统一费率WLAN:Isp统确定价Bluetooth:设备价格固定可以看到这三种技术存在着某些关联,但差异也是相当明显的。WLAN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是802.11家族,它是IEEE在1997年发表的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而现在媒体屡屡提到的802.11b是1999年9月被批准,它也被称为Wi-Fi(听起来有点像音乐发烧友说的Hi-Fi),可支持11Mbps的共享接入速率;与此相像的是802.11a技术,

9、它采纳了5GHz的频段,其速率高达54Mbps,分频采纳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但无障碍的接入距离降到3050米;去年新出现的一个候选标准802.11g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即能适应802.11b标准,又符合802.11a标准,它比802.11b速率快5倍,并和802.11b兼容。 蓝牙技术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的通信环境内建立一个特殊连接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工作在2.4GHz频段,目前可支持1Mbps的数据速率,支持数据与语音业务,目前可实现无障碍的接入距离在10米左右(放射功率为4dBm时)。蓝牙技术探讨小组SIG在2001年年初已出台蓝牙1.1标准(信道数据

10、传输速率为1Mbps),2001年年底又出台了蓝牙标准2.0版(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为2Mbps)。由于蓝牙与802.11b都工作在2.4GHz频段上,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文献数据表明,运用DSSS直序扩频的802.11b其放射功率为20dBm时,将使蓝牙数据包的丢失率达到13.46%,因此去年4月IEEE的PAN(Personal Area Network)工作组提出一项议案,可使Bluetooth和802.11b同时工作,避开相互干扰。3G最早在1985年国际电讯联盟提出,当时考虑到该系统可能在2000年左右进入市场,工作频段在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ps,故在1996年正式

11、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3G是一种能供应多种类型、高质量多媒体业务的全球漫游移动通信网络,能实现静止2Mbps传输速度,中低速384Kbps,高速144Kbps速率的通信网;但由于各国、各厂商的利益差异,产生目前三大主流技术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而焦点集中在WCDMA(3GPP)和CDMA2000(3GPP2)上,随着3GPP和3GPP2的标准化工作渐渐深化和趋向稳定,ITU又将目光投向能供应更高无线传输速率和统一敏捷的全IP网络平台的下下代移动通信标准,称为Beyond 3

12、G。无线接入技术则主要包括IEEE的802.11、802.15、802.16和802.20标准,分别指无线局域网WLAN(采纳WIFI等标准)、无线个域网WPAN(包括蓝牙与超宽带UWB等)、无线城域网WMAN(包括WIMAX等)和宽带移动接入WBMA。一般地说WIFI可以供应热点覆盖、低移动性和高数据传输速率;WPAN供应超近距离的无线高数据传输速率连接;WMAN供应城域覆盖和高数据传输速率;WBMA则可以供应广覆盖、高移动性和高数据传输速率。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的正式名称是“IEEE802.11b”,与蓝牙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运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虽然在数据平安性方面,该技术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是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则要略胜一筹。WiFi的覆盖范围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9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小一点的整栋大楼中也可运用。因此,WiFi始终是企业实现自己无线局域网所青睐的技术。还有一个缘由,就是与代价昂贵的3G企业网络相比,WiFi好像更胜一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