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54987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报告 依据省委部署,12月6日至12日,由法棠同志带队,13个市地和20个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与的省委省政府学习考察团,赴上海市、山东省学习考察。通过走访沪鲁个市、县区及个企业和单位,切身感受了两地的巨大进展变化,学习了好经验和好做法。通过比照,进一步增加了推动我省快进展、大进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上海、山东经济进展根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殊是进入九十年月以来,沪鲁两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成效显著,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一进展速度快。2023年,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到达6251亿元和12

2、436亿元,位于全国第7位和第3位,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3.7%,分别实现连续12年和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833亿元和4701亿元,位于全国第5位和第2位,分别增长22%和22.7%。 今年1-9月,上海市、山东省实现gdp分别到达5305亿元和10575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513亿元和4596亿元,分别增长23.2%和26.6%。原创:注:2023年数据中确定数为年报数,增幅为初步统计数,下同 二经济效益好。2023年,上海市、山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到达886.2亿元和713.8亿元,位于全国第2位

3、和第4位,上海市增幅为32.5%,居全国第一。90年月以来年均增长13.7%。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05.7亿元,税金523.5亿元,分别增长46.1%和20.7%;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20.3亿元,税金685.5亿元,分别增长49.6%和28.4%。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到达959亿元和678亿元,分别增长25.2%和16.6%。 三开放步伐大。2023年,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123.5亿元和446.4亿元,位于全国第3位和第5位,分别增长54.7%和31.6%。上海口岸外贸进出口额达2023亿美元,增长41.2%;上海集装

4、箱吞吐量达1128万标准箱,成为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目前上海累计批准外资项目3.5万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上海达28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79家。山东省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3万个,外商直接投资47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山东达110多家。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进出口额分别实现1306.5亿美元和488.6亿美元,分别增长43.6%和37.1%;山东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88亿美元,增长56.8%。 四内在活力强。到2023年末,上海市大中型国有企业完成改制面达72.4%,国有经济比重由90年月初的71.9%下降到48.4%;非公有制比

5、重由90年月初的3.9%上升为35.8%,对经济增长奉献率达67%;在沪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400亿元,增长56%。山东省有86.7%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9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95%国有中小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改制;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0.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594.7亿元,增长44.5%。 五进展后劲足。2023年,上海市、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2452.1亿元和5326.7亿元,分别增长12.1%和51.7%,山东省亿元以上大项目1868个。今年1-9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04.5亿元,增长4

6、8.7%。 2023年,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298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到达26.5%,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山东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实现增加值82023.4亿元,增长2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9.6%。 六居民收入高。2023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夫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867元和6654元,均位于全国第1位;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夫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400元和3150元,均位于全国第8位。到2023年末,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镇从业人员582.3万人,职工年平均工资27304元;山东省城镇实现就业

7、再就业105.0万人,在岗职工人数757.8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567元。 今年1-10月,上海市、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965元和7822元,分别增长12.9%和12.5%;1-9月,农夫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6337元和2888元,分别增长9.2%和18.1%。 二、上海、山东进展的主要经验 这次在上海、山东学习考察,总体的感受是两地的干劲足、气魄大、作风实。在加快进展的进程中,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险阻,都“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推动,百折不挠,伴随着进展的步伐,热忱与干劲不断高涨;始终把满腔热忱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实事求是

8、,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一坚持把解放思想落到实处,真抓实干,不断创新。 一是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更新观念、创新进展思路上。近几年,山东提出从进展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等8个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进展思路。过去上海人认为,中心让干的就干,不让干的就不干。通过与深圳的比照觉察,这种观念落后了。目前上海人的观念是,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那么,中心没说不让干的就大胆放手去干,中心允许干的就千方百计干得更好。上海在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根底上,以新的起点和高度,提出新一轮改革要把重心从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环节,转向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以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搞

9、活国民经济的新思路,使国企改革稳妥有序的进行。二是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抢抓机遇上。上海深得机遇之惠,抢抓机遇的意识日益增加。去年,他们精确分析了上海所面临的国内外机遇,提出要“看势做事,全面实施科教兴市,牢牢抓住当前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以制造业战略升级为支撑,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山东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全国土地紧缩的状况下,提前运作,争取主动,做活土地文章。比方,潍坊高新区主动出击,提前划出8000亩土地,拓宽了进展空间,争得了进展机遇。三是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上。山东创新工作机制,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实行制定目标、分解任务、监督考核“三项体系。各市县不仅领导干部有指标,而且细化到每

10、个干部身上。同时奖惩清楚,领导干部完不成指标,离职去招商,完成后再复职。最近省委书记、省长带队,成立联合检查组,在6天时间里行程2600多公里,检查了6个市地,并召开现场会。主要是看落地项目,看经济进展。从基层解决光说不干的问题,使解放思想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干部任用上,不拘一格选人才。只要业绩突出,就大胆使用。这次联合检查组检查之后,一次就从县委书记岗位上提拔了10名副厅级干部,大大激发了宽敞干部干事创业的热忱。 二坚持从实际动身,多种形式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与山东虽然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不同,国企改革所面临的形势有别,但其推动改革攻关中有着共同特色,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灵敏多样。上海提

11、出了“八个有机统一,山东实施“六项主要措施。其核心内容,一是以改革的思路筹措改制本钱。国企改革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钱从哪里来。山东省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转让存量资产、吸取外资和民资等,将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或民营企业。山水集团是以水泥为主导产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前身是山东水泥厂,为国有企业。原来是一个连年亏损、即将倒闭的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兼并了济南水泥厂和东方红水泥厂,并以“腾笼换业的方式即厂址搬迁,土地变现,获得2亿元建设进展资金,又不失时机地对位于市区的全部中小企业进行改制搬迁,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企业顺势改制为民营企业。他们用“腾笼换业筹集来的资金建起了新的生产线,妥当安置

12、和分流了4000名职工。山水集团目前已成为具有2023万吨水泥生产力量,明年可达3000万吨,16个子公司遍布全省,位居全国同行业其次位的龙头企业。二是凭改革的力量稳固国企的主导地位。上海辩证地看待国有资产进退、国企改革的“破与“立问题。不把国企改革简洁理解为“国退民进,在有些领域“以进为退,有些领域“以退为进。山东面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的实际,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片面强调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国家特大型国有企业和啤酒行业骨干企业的青岛啤酒曾陷于体制陈规不能自拔。自2023年开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通过高起点进展,低本钱扩张

13、,以多种方式收购兼并了全国40家啤酒生产企业,使企业越做越大。借助改革的强大动力,从2023年至今,青岛啤酒的销售总量从33万吨增长到300多万吨,销售收入从15亿元增长到70多亿元,利税总额从3.5亿元增长到近20亿元,品牌价值67.1亿元,位居全国啤酒行业之首。通过改革强化了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三是用改革的措施解决好企业的后顾之忧。国企改革的最大包袱是“人往哪里去。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强调抓住国企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带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联动配套。坚持“无情调整,有情操作,妥当安置充裕人员。山东省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标准改制企业的劳动关系。青岛市乐观探究建立政府主导、全社

14、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就业促进机制,通过实施弱势群体“阳光救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为城乡3.6万户、7.5万人实施了低保,年发保障金5000万元,保障率100%。 三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海、山东的强势进展,离不开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高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不行替代的重要载体,而进展高新技术园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两地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一是供给优待政策。上海、山东两省市都赐予省级以上高科技园区必要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以扶助其做大做强。济南高新区是2023年全国首批建立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5.9平方公里。为促进

15、高新区的进展,2023年市委、市政府为高新区增划面积22平方公里,2023年增加11.3平方公里,2023年又增加10平方公里,拓宽了进展空间。二是引导优势聚集。为了做大做强张江高科技园区,2023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集全市之力“聚集张江的战略决策,把全市大局部高科技项目集中到张江,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制高点。如今,“聚集张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里已成为国家级“生物医药基地、“信息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科技创业基地以及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国内首创的银行卡产业基地。三是强化优质效劳。山东省潍坊高新区把高新技术进展与农夫利益通盘考虑,通过给农夫发放生活补助、建立养老保险、搞好不

16、动产经营,以及把农夫的补偿费等置换成标准厂房和商业房、把农村的旧村址置换成现代生活小区、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置换成企业职工或个体私营业主等方法,破解了农夫“三忧。“三个置换,赢得了宽敞农夫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助推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合力。由于政府的强力扶持,各高新区呈现出强劲的进展态势。在科技部组织的2023年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力量、经济进展力量及创新创业环境评价中,上海均名列前茅。山东5个园区在53个国家级园区排名中在进展力量方面有3个排在前10位,有1个列为第19位。今年1-10月山东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985.5亿元,财政收入82.97亿元,出口47.9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两地得到了充分显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