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54926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指导.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

2、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浅谈低年级朗读训练蓥华八一学校 黄英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朗读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达到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为了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3、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朗读是一种特殊的技能,要形成这种技能,就要教给学生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学中,还要保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进行反复实践,来提升朗读质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信心和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提出的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可见朗读的重要。朗读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达到学习语言和积累语言的目的。如今的课堂教学,朗读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训练价值,并被不断地得到强化。那么如何

4、有效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严格要求,培养朗读习惯 学生如果缺少应有的读书态度,就不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少,注意力容易分散,初读课文时,教师应先让学生放慢速度读,一字一字地读,让他们先读正确,把每一个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在一年级学生开始读课文时,教师应明确要求:读书不可丢字添字,不能读错字,不唱读,不重复字词,要学生把每个字看清楚,读清楚,做到字字正确,句句响亮。 二是要培养学生读标点的好习惯。逗号、句号、问句、感叹号,不同的标点有不同的表达的意义。学生朗读时,要求他们看好每一个标

5、点,读出停顿。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句子的概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三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安排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防止他们在朗读中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有了这种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有层次地指导,教给方法,形成朗读技能 要做到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必须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了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正确是流利的先决条件,正确、流利是有感情的必备基础。它要求明确,层次清楚,体现了逐步提高的过程。 1.初读,抓重点字词

6、,读正确。读正确是阅读教学在朗读方面最低层次的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底线。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还不强,识字任务又重,教师在朗读指导方面的重中之重是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正确的指标有:读准每个字(生字、多音字、轻声字、儿化音、变调字等)的字音;不读地方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重复字句。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就特别注重了指导学生读准每一个生字和每一个词语,为第二课时的顺利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突然又出现了一个学生把“一会儿”(y hu er)读成了(y hu er),这时就出现了与教案设计不相符的突发事件。从服从于“正确朗读”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马上停下来纠

7、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在后来的朗读中再也没有出现读错“一会儿”的现象。2.精读,抓重点词句,读流利。韩愈在师说中说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在“红领巾”真好一课中,如下两个环节就是为“读得流利”这一教学目标服务的。(1)、三个问句的指导朗读。在上课开始的闯关游戏中,故意安排了读好问句的练习,其目的就是为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作铺垫的。首先指导读好第一个问句“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教给朗读方法:第一要注意停顿,第二是要把“谁”这个字读得重而长。学会了读第一个问句,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句学生自己就能掌握朗读的方法了。(2)、“叽叽喳喳”和“蹦蹦跳跳”的指导为了体会小鸟的快乐,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词语

8、知道了小鸟很快乐?”学生很快地找出了“叽叽喳喳”和“蹦蹦跳跳”这两个词语。老师引导说:“请你读出小鸟的快乐。”学生读得并不怎么样,老师再激发:“请你读得再轻快些。”这次学生就能读出“叽叽喳喳”和“蹦蹦跳跳”所包含的小鸟的快乐情感了。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调动学生的情绪:“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两个快乐的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读出小鸟的快乐吗?”有了刚才对两个词语的有力指导,学生轻松地读好了第一节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里还必须强调的是,要想取得朗读“流利”的效果,除了针对不流利处要强化训练之外,对通篇课文的朗读遍数还要有一个量的要求,读多读熟了才能流利。“红领巾真好”一课第一节的朗读经历了:自读第一

9、节指名读第一节指导读“叽叽喳喳、蹦蹦跳跳” 指导读“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 再次指名读第一节男女生对读第一节,共6个读的训练。 3.品读,创设情景,读出感情。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的情况下,“有感情”地朗读就有了基础,但仍须进行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把握住每篇课文的感情基调和语气。凡课文,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朗读起来,自然也会有传达这种情感的相应语气。红领巾真好一课第三节,我就主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朗读。(1)、看到这些被枪杀和因为寒冷而失去生命的小鸟,你想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同情心,为理解小鸟欢迎红领巾来送鸟巢、立木牌的高兴心情奠定了情感基础。这时老师和

10、学生配合读第三节,体会小鸟的高兴。(2)、“红领巾”们送来的鸟巢和木牌有什么用,小鸟们那么喜欢?这个问题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都勇跃地诉说鸟巢和木牌的好处。这时,老师马上激发同桌两个学生比赛读,读出你对红领巾的赞美。(3)、你想立个什么样的牌子?把它立在什么地方?把你精心准备的鸟巢放在树上,你想对小鸟们说些什么祝福的话?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的活力,他们本性的善良毫无掩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们对小鸟的关心和爱护渗入到每个幼小的心灵当中。此时,老师又激发他们:孩子们请摸摸你胸前的红领巾,你们都是善良的红领巾,让我们深情地读读这一节,夸夸“红领巾”,也夸夸自己吧。4、为了感谢“红领巾”的关心和爱护,小

11、鸟们决定给“红领巾”写一封感谢信,可信还没有写完。聪明、善良的孩子们,你们能帮他们把信写完吗?这4个问题的设置,每个都紧紧揪住学生的心灵,从对小鸟的怜悯到自己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再到站在小鸟的角度给“红领巾”写感谢信,每个环节学生都自愿的加入其中,为小鸟而悲伤,为小鸟而努力,为“红领巾”而自豪。老师没有提到哪个字该重读、哪个词该强调,但学生却能准确地把握朗读的基调。这是情境让他们的生活体验在阅读中的特别的感悟和再现。三、营造氛围,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往往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又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使朗读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

12、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积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是最可取的方法。红领巾真好一课,我采用的读的形式有这样几种:自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同桌对读等,符合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点,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总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依据教材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朗读习惯,指导朗读方法,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文本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上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