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54486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南中学校2023学年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春天,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园的花香,说明花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给车胎充气时,空气能被不断压入车胎,说明气体分子间有间隙C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了,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了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2、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生活中常用的下列液体,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矿泉水C蒸馏水D食醋.3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糖水C海水D冰、水共存物4如图是MgS0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MgS04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t2时的MgS04饱和溶液,不管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均有晶体析出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Dt2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5下列化肥是复合肥料的是()AKH2PO4BK2SO4CCa3(PO4)2DCO(NH2)2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

3、焊 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C氮气用作保护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AKCl固体中混有KClO3除杂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BNaCl溶液中含有Na2CO3检验取样,滴加CaCl2溶液,观察现象CKNO3固体混有少量NaCl提纯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DH2、CH4鉴别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AABBCCDD8物质的用途既与化学性质有关又与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金刚石:切割玻璃B二氧化碳:灭火C活性炭:净水剂D氦气:多用途电光源9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两个氮分子: 2N2B三个氧原子: O3C钙离子: Ca+2D硫

4、酸铁: FeSO410将等质量且形状大小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B甲可能是镁,乙可能是铝C反应结束时,甲一定无剩余,乙可能有剩余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小于乙11一块质量为3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0.1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A铁、铝、镁B铁、铜、铝C锌、镁、铁D铝、碳、镁12氨基钠(NaNH2)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工业上将金属钠于97100C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NH3),加热后生成氨基钠和氢气。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ANaNH2 中氮

5、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NaNH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40时,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40时,将30g甲加到50g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7.5%的溶液14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A测定空气中O2 的含量B证明 CO2 与NaOH溶液反应C比较 MnO2 和Fe2O3 的催化效果D此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AABBCCDD15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某温度下,

6、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B足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我国早三千年前的商代就能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青铜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则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而人类利用铝的历史仅100多年,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填序号)。A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 金属的导电、导热性C 金属的延展性D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2)青铜是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曾记载下列炼锡方法,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nO2+2CSn+2C

7、O,则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3)取青铜样品8.1g,经分析知其中含锡0.9g,则此青铜中铜和锡的质量比为_。(4)青铜和纯铜都属于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若分别在青铜和纯铜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则是_(填“纯铜”或“青铜”)。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2019年2月26日,我国“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完成中巴印度洋联合海洋地质科学考察,返抵广州,入列首个远洋调查科考航次。“海洋地质十号”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功能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排水量为 3400 吨,续航力 8000 海里,可以实现在全球无限航区开展海

8、洋地质调查工作。“海洋地质十号”标志着中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它助力科学家们对海底世界的新认知,新发现与新开发。海洋资源保护: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海洋资源,世界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资源的是_。制定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技术水平A B C D 以上全部都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人类正在运用各种方法,开采、提取多种海洋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工业上常采用_法从海水中获取大量淡水,解决淡水危机;利用_的基本原理从海水中提取大量盐类,用作化工原料。海底矿产资源:海底蕴含着煤、石油、_等数百种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了鱼、虾、蟹

9、、贝、藻等非常丰富的海洋食品。海洋_资源:如利用潮汐能发电、海上冲浪运动等。海水制镁工艺: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图1中,操作的名称为_。已知部分化工原料的市场价格为:烧碱3200元/吨。熟石灰1200元/吨。工业上为了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效益,作为的厂长你认为图中的试剂X应该选择上述化工原料中的_更适宜。加入试剂X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综合图1和图2的信息,试分析工业上通常不选择碳酸钠作试剂X的理由:_。18(8分)我国海岸线长达 3.2 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已发现的海水化学物质有 80 多种,可提取的化学

10、物质达 50 多种。下图是利用海洋中的物质,制取纯碱,镁和溴的流程图:流程图中步骤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填序号)。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花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护海洋环境人人有责,请列举一条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_。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镁固体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烧杯中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此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A 点处的溶质是

11、_填化学式) 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多少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为了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稀硫酸学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试管中_,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中没有剩余固体,小明同学将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结果如图乙所示,溶液仍为蓝色,固体呈红色。该化学兴趣小组对图乙烧杯内混合物中的固体和溶液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剩余固体中肯定含有_,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小明同学对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作出了猜想:猜想:硫酸锌、硫酸铜、硫酸;猜想:硫酸锌、硫酸铜;猜想:硫酸铜、硫酸小

12、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小明同学取烧杯中少许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生成,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沉淀,从而得出猜想I正确,他判断的理由是_。为了回收剩余溶液中的硫酸锌,应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然后过滤、蒸发即可。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答案解析】A、春天,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园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B、给车胎充气时,空气能被不断压入车胎,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结成冰

13、后,体积变大了,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错误。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氧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答案点睛】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2、C【答案解析】A. 牛奶由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B. 矿泉水由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组成,是混合物;C. 蒸馏水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D. 食醋由水、醋酸

14、等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故选C。3、D【答案解析】A、矿泉水中含有水、微量的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糖水中含有水、蔗糖等物质,属于混合物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D4、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t1时,MgS04和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B、硫酸镁溶液在温度低于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在高于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D、t2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