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9543192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未来出版社) (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校: 教师: 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学目标:1、懂得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不仅大家都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2、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

2、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3、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4、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植爱心,并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理解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增强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通过“伸手“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培养爱心,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四、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空间、体察学校内

3、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五、教学措施:1、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重儿童的差异与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亲情的教学时,要考虑自己班上是否有离异家庭,怎样做才能使部分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2、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要让班上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学生的平等参与不仅是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期望。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资源。根据学生需要的差异考虑教学资源的分配,为所有孩子的发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务。六、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辩论会、调查实践活

4、动、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单元 认识我自己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悦纳自己的基础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初步形成正确的评价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和发展进步1、两年来的变化教学内容:两年来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能力目标: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大,感悟长大是一

5、个丰富的过程。懂得感激,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教学重点:知道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测量身高、体重的方法学习使用简单测量工具,会填写成长记录卡。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2、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自己的童年趣事。3、了解学生准备情况。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堂补充一、创设情景感受“长大”1、播放儿时的音乐,请两位同学穿上幼时的服装走一走,2、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3、交流感受。4、揭示话题。师:“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同学

6、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板书:我长大了)二、小组合作探究“长大”1、那我们和刚上一年级相比,我们有哪些变化,先看书上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2、师:“每位同学都和课本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1)小组测量。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2)小组评一评。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3)填写书上的成长记录卡。三、交流故事分享“长大”的快乐1)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尤其是那些令爸爸妈妈

7、和自己难忘的事。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的用品。2)小组交流四、活动:比比谁的本领大。师:同学们通过两年的学校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很多本领,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本领大。游戏一:系鞋带。 游戏二、记忆单词。学生活动1、尝试体验。全班同学尝试。 2、交流感受。3、学生阅读教材。1)、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2)、小组成员互相评一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最多。小组交流自己幼年时期最有趣的事情,展示 一件自己幼年时期的用品。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回答(其他组选择不同现象回答)五、小小交流会1、探究活动:让

8、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同桌互相来说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孩子会说些什么?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了解一下家长的工作,你们了解吗?同学互相说一说。 3、讨论交流 :哪些事情我们三年级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做了,可以让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多休息一会儿,能让他们感到高兴。”举例说一说自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4、老师调查同学们在家里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撒娇、任性、在学校不懂礼貌。欺负同学等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做?请一位同学写一个准备在今后执行的小计划,可以参考刚才大家讨论过的,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教师要说明计划的要求: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经常需要做的日常生活家务劳动,而且要求一旦写了,今后就要坚持下去

9、,不能“三分钟热气”直到现在为止,还是爸爸、妈妈在做的家务劳动。内容不要过多,一两项就可以了,最多不超过三项。师:大家制定了计划,就要按照计划去做,而且实现不要告诉爸爸、妈妈,给他们一个惊喜。他们一旦发现,一定会非常高兴,一定会夸奖说:“我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5、教师总结。“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的生活而操劳,工作很辛苦。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要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一个好孩子。”6、补充资料:“母亲节的由来”,并介绍父亲节。六、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了每一位同学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今天,都长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比以前更深刻地懂得了长大的含义。希望同学们经

10、常想到这一点,像个长大的孩子。”也希望大家在以后有更大的进步。七、布置作业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且了解家长的反应。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课本P13右上角“我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母亲节的来历”。板书设计:我懂事了要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一个好孩子 2、我的优点与不足教学内容:我的优点和不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各有所长,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能力目标:观察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情感目标: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有意识地发扬优点和克服不足。教学重点:敢于和同学交流彼此之间的优点与缺点。教学难点:设计和书写调查问卷,能正确评价和书写。教学准备: 1、 请学生准备能代表

11、或证明自己优点的物品,如证书、奖状、照片等以备展示自己的优点时使用。2、 为小小辩论会准备正方和反方两个牌子。3、 根据班级人数,准备相应的纸条,其中若干张写有“被评价人的字样以备抽签时使用。4、请学生准备好若干张调查问卷。5、与各科教师协商,请他们帮助评价学生。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课堂补充一、教师导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不足,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才能使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评价自己要实话实说。二、小组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回忆,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寻找薄弱点,在小组内充分交流,使每位同学的优点大家都能共同分享,不足都

12、能引以为戒。三、优点展示:请每组选出若干名同学,模仿教材第6页同学们的做法,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优点,并指出自己的不足。活动一:小小辩论会1、教师将教材第6页男孩思考的问题,作为辩论题,写在黑板上,并规定正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优点”;反方观点是“平时爱开玩笑,管闲事是缺点”。2、请赞成此观点是优点的同学坐到正方一边;认为此观点是缺点的同学坐到反方的一边。正反方各推荐一名主辩,在规定的时间内率队友展开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3、教师对同学的表现予以鼓励,同时结合“图文分析”中的内容,对辩论会进行总结,指出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活动二:请你说说心里话1)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若

13、干名同学,为全班同学评价的对象。将他们的名字公布出来,请大家思考如何评价他们。2)请被批评的同学依次到前边来,倾听同学们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同学的长处,评价时以讲述别人的优点为主。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给你的好伙伴,请他们填写。收回之后,要认真阅读,虚心接受,并真诚感谢对方。 活动三:教师眼中的我1、指导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请一位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任课教师评价一下自己,并将评语写到教材第8页上。2、课堂上,教师先请同学之间相互传看、交流老师的评语,再请学生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老师对你的评价。四、教师总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取决于你平时的表现,希望大家积极努力,

14、把握住一切机会,争取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活动四:用笔记一记1、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评价、体现的评价及教师的评价整理归纳一下,然后分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选择主要的记在课本上。2、要求学生将自己整理的记录,拿给家长看看,请家长也来参与评价,把评语写在教材第9页空白处。五、布置作业:请你去采访你的任课老师,看看老师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注意和老师交谈时的语气要有礼貌。板书设计我的优点与缺点实话实说评自己小小辩论会3、我的兴趣和特长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健康的兴趣,培养文明行为和高尚情操。懂得具有一种特长,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教学重点:通过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明确成功需要克服困难和持之以恒。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培养与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名人兴趣爱好广泛的小故事。2、学生准备能展现自己特长的作品。3、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堂补充一、动画导入,畅谈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