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53508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刻旅游区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清醒地认识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创建过程,同时。深化和提高旅游景区品质的重要过程,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工程。今后的工作中,会总结创建经验,不断提高认识,进一步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以更优质的效劳、更优美的环境和更优秀的精神产品吸引观众,全面提高旅游效劳水平,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奉献。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石刻是县境内初唐至清代共100余处其中75处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万多尊摩岩造像之总称,石刻是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和长江三峡旅游热线的起点。经6个朝代约1300年,集、等石窟艺术之大成,代表了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2、也是国晚期石窟艺术最精美的代表作。特别是山石刻更为典型,这五大石刻区于1999年12月1日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素有“西湖森林王国之美称。龙水湖湖水清澈,与古老的石刻艺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龙水湖西山森林公园风景区。珍禽栖息,108个自然小岛点缀湖中,如诗如画。西山森林公园古木参天,峰回路转,风景宜人,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树堪称人间奇迹,现正积极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 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300多万人次,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后高规格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政要数百名,充分树立起了人民勤劳朴实、诚信好客的良好形象。

3、开凿于初唐,石刻是市县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历经晚唐、五代的发展,盛于两宋,绵延至明清,造像5万余尊,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1999年,石刻以“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天才的艺术杰作;佛、道、儒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其造型艺术和宗教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等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三项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外开放以来,以宝顶石刻景区为代表的石刻风景旅游区。已接待了二千多万海内外游客。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等众多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曾莅临参观石刻。 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为了更好地利用景区厚重的人文资源。

4、着力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充分展示国家的文明形象。年初,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有关部委和市文明办、建委、旅游局、园林局的大力支持下,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文明景区创建活动,以此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水平,树立了品牌形象,打造了精品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完善机制、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了切实开展好石刻风景旅游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文明办、建委、财政局、公安局、工商局、林业局、市政园林局、旅游局、景区管委会、博物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石刻

5、风景旅游区的管理单位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黎方银兼任办公室主任。 景区制定了创建工作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为促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表有序开展,定期召开创建会议。创建中,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布署到位、考核到位。 景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创建为抓手,既重硬件、又重软件的方针;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相互团结协作,强化廉政建设,开展民主生活,逐渐完善和建立起了一套与石刻世界遗产地管理实际相适应、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和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辐射

6、示范作用明显,强化教育、注重引导。 十分重视对职工进行政治形势、法制法规、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一是加强建设注重实践。景区始终坚持狠抓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充分利用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举办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活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创建中开展了以上相关活动30余次。经过长期的努力,建立起了一支根本能适应石刻保护管理要求的职工队伍。 每年开展文明科室评选表彰活动。景区重视员工素质教育,二是广泛开展文明“细胞建设。景区内设立了文明监督岗。按照各种培训计划,有序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定期进行考核。景区在员工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

7、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宣讲和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和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向游客免费发放?公约?等宣传品。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大力倡导文明风气。景区内设置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宣传文明行为的宣传栏。景区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活动。景区积极参与捐资助学和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活动。每年对员工中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人物进行表彰,并组织学习和宣传。 利用各种时机宣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尤其是发挥景区作为市委、市政府命名的首批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宣传讲解工作中。持续开展与驻足部队、国内外大专院校、县内中小学结对共建活动,每年接收志

8、愿者和大学生到景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规定实行免票或优惠等,发挥了景区作为基地的作用。 三、监管水平大幅提升,落实规章、改革创新。 行使石刻景区管理职能,一是健全景区管理机构。石刻艺术博物馆为县处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负责对石刻的保护、研究、管理和合理利用等工作。2022年,为加大景区管理力度,成立石刻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简称景区管委会负责风景名胜旅游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规划、开发和利用,打击违法活动,维护景区秩序等。景区严格遵照?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无政企不分或以企代政的管理现象。 并依照市政府公布的石刻保护管理方法?石刻保护规划?市风景名胜区条例?

9、县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石刻文物区管理的通告?等,二是完善依法管理机制。景区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切实加强了对石刻景区的管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执法中,充分尊重各国人民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无违反事例发生。 全面实施,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报批制度,无违反总体规划案例和现象。三是实施按照规划编制。景区按照市政府审批的石刻文物区保护总体规划?三山石刻文物名胜区保护建设总体规划?县政府审批的2022-2022年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及?石刻文物保护规划?石刻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各种规划编制。 站在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高度,四是结合实际创新机制。景区从保护世界遗产的大局出发。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

10、善了文物保护维修、监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均有效运行。目前,五是健全信息数据系统。景区实现了电子政务公开、行政办公网络化、开设有独立的网站、建成自动售检票门禁系统。正着手建设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对重点核心龛窟进行造像全景像、龛窟的扫描、高精度壁面影象获取数字化信息工作。为提高石刻的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建成了以馆部为中心的安全技术防范管理系统,通过高端技术,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现场安全监控管理。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六是按照计划开展培训。景区按照培训计划。先后邀请了国内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专家学者进行讲课授课,景区内部每年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各项培训

11、,完善了培训考核机制,加大了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晋升晋职结合起来,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 四、文明形象充分彰显,完善设施、标准管理。 标准效劳。景区十分注重对从业人员效劳标准的培训,一是不断提高效劳水平。制定了详细的讲解规划,讲解内容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石刻,传播科学知识,工作中要求着装标准,语言文明,效劳热情。景区现有32名中、英、法、日等语种讲解员,中文讲解员普通话达标率达100%常年坚持开展了讲解员定级和优质效劳活动。近年来,为游客讲解数万场次,完成了上百次重要讲解任务,观众反应满意率达98%无一件有效投诉,获得同行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景区接待科被团

12、中央命名为“青年文明号有“全国十佳导游员1名,全国优秀导游员2名,全国文明导游员1名。 设有无障碍通道和残障人士专用轮椅、厕位等器具。景区严格执行国家门票价格政策,景区注重向特殊人群提供了人性化、温情化的效劳。实行一票制,认真落实有关规定和相关优惠政策,对未成年人、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实行优惠票和免票。 设施齐备。宝顶石刻景区入口处建有石刻景区游客中心,二是游客中心功能完善。占地面积3000,内设有触摸屏、影视厅、陈列展示厅、咨询效劳台、投诉办公室、医务室、小买部、电子信息效劳、休息室等公共效劳设施,中心内部设置科学,环境协调,集效劳、展示和教育功能于一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展陈手段,

13、集中展示了石刻的历程、价值和地位等内容,常年免费向游人开放。 管理标准。为加强景区旅游效劳管理,三是旅游效劳要求明确。提升旅游效劳质量。创建中,景区管理委员会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关旅游管理制度,开展了景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现景区内效劳场所、通讯设施以及商业摊点的建设和布局合理、设置标准。 通过成立投诉效劳点,为确保游客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设立投诉 、信箱和意见簿等措施,受理游人投诉事宜,完善了投诉处理机制。为提升景区管理质量,采取每年2次向游客发放并现场填写意见调查表的方式,开展征求游人意见的调查活动。创建期间的调查显示,游客满意率到达85%以上。 五、文物资源保护有力,多方努力、全面治理。 可进入

14、性强,一是精心打造文明景区。景区路面完好畅通。生态型停车场选址得当,景观石和雕塑分布其中,极具特色。场内有专业管理人员,车辆停放有序;景区内各种标识、龛窟简介等标牌设置标准、种类齐全,布局合理,材质生态,与景观十分协调。同时,标识标牌的图文清楚,倡导文明、环保,文字采用中、英、法、日文对照,图形符号符合国家gb10001标准要求。 文物、古建筑无乱刻、乱画和涂抹现象;景区内环境整洁,景区环境、效劳设施设备、道路、交通工具清洁卫生;无封建迷信场所和摊点;无乱搭、乱建、乱堆和乱挂现象。无乱丢杂物等不文明现象。 按照?石刻总体保护规划?等各种保护规划,二是切实加强资源保护。景区历来十分重视环境和资源

15、保护。近年来,景区每年投入近2022万元,用于石刻本体、古建、名木古树的保护及其保存、生存环境的改善,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开展的一些保护技术项目,坚持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质创新,石刻观经变龛危岩抢险加固、地狱变相龛及舍利塔防风化保护等多项保护工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措施,均处于国内石质文物保护的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了保护石刻的科技含量。值得一提的202023立项实施的石刻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项目,涉及地质、岩土、彩画等多个学科,设计和施工中又将涉及材料、工艺、艺术、宗教等多个行业,从设计到实施技术复杂,难度很大,被国家文物局作为石窟类1号保护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近200百万,组织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参与开展前期各项勘察工作。这些保护项目,受到各级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同时也有效促进和提升了石刻的保护力度。 对石刻等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近年来。景区内实施了煤改气工程,积极对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进行资源与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和使用环保产品。加强了对景区文物、古树名木、古建筑进行科学有效保护,保护率100%无破坏案例。景区森林植被保护率到达98%以上,可绿化率100%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经测定,景区空气质量、噪声指标、地表水质量均达国家一级标准。 每年召开2次以上的学术研讨会,景区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