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教育教案2.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534851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道德教育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络道德教育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络道德教育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络道德教育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道德教育教案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道德教育教案(二)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症”教学目的: 1、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2、 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网络游戏。促使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觉树立网络安全与道德意识,提高利用网络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教学重点: 使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预防患上“网络成瘾症”。 教学内容: 1、 分析“网络成瘾症”成因。 2、 怎样预防青少年患上“网络成瘾症”。 教学过程: 一、“网络成瘾症”成因 是什么让青少年在网络中迷失自己,患上“网络成瘾症”而发生悲剧,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自身原

2、因:网络因其开放性满足了青少年宣泄、释放紧张的需求。青少年还可以通过网络释放生活中被压抑的一面,摆脱现实中的约束、孤独,在轻松、安全中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同时,网络也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与虚荣心,实现对困难、失控现实的逃避。 (二)家庭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青少年成长教育的需求,从而造成对孩子上网的“失控”。 (三)学校原因: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放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但现实中很多学校还是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在学习成绩这一头,而忽略了

3、道德训诫、性格养成、法制观念的培养。因此,一些少年儿童不仅心理道德水准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连基本的社会公德都不懂得遵守,心理上完全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难想像,在这样的“人格白纸”上,再涂抹上一层“暴力崇拜”的墨汁,他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未来又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四)社会原因:目前社会对公共上网场所管理松散不规范,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 患上“网络成瘾症”的青少年往往无心学习,荒废学业。曾经有一位“网迷”学生说:“在网上有一种天堂般的感觉,仿佛你就是世界的主宰,精神能得到极大满足。”青少年一旦成为“网迷”,就会陶醉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越来越脱离实际,对现实世

4、界表现出冷漠、麻木和不以为然,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危险的。 二、“网络成瘾症”应对策略 网络的出现,引出了诸多的社会问题,难道网络真是“洪水猛兽”,我们要避而远之,拒绝它吗?当然不是,要预防青少年患上“网络成瘾症”,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信息品德的教育,让青少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网络,正确使用网络,网络完全可以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好伙伴。 三、如何引导青少年面对网络,养成良好的信息品德: (一) 青少年从触网开始就树立信息道德观念 (二) 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开展信息品德教育 (三)借助网络让青少年欣赏美、感受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发掘网络的互联互通功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 四、小结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加强青少年的信息品德教育,让青少年正确认识、了解网络,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积极面对网络,网络一定会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好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