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5.1农业生产活动教案旧人教版必修下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52978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5.1农业生产活动教案旧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5.1农业生产活动教案旧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5.1农业生产活动教案旧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5.1农业生产活动教案旧人教版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5.1农业生产活动教案旧人教版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5.1农业生产活动教案旧人教版必修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5.1农业生产活动 教案主要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无论是农业生产活动还是工业生产活动都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又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本单元在讲授农业生产活动时,现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再谈世界典型地区是如何利用该地的优势发展了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生产活动也是从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谈起,再谈人们利用优势条件形成空间的发展模式,从而导致工业地域的形成。 5.1 农业生产活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关

2、系;理解农业分类的标准;了解农业的地域分类。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意目标: 通过国外先进农业与我国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农业振兴做贡献的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辨证观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1.农业生产的特点。2.农业的分类。 难点:1.农业的投入与产出。2.根据农业的三种分类,判断各农业地域类型。 三、学法: 1.根据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学会观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3.逐步学会归纳、总结。 四、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阶段 生活在农村的同学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了解,生活在城市的同学

3、对农业了解不多;但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先后出现了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观光农业、基因农业、立体农业、综合农业、生态农业、净准农业等等,要想对这些新兴的农业有所了解,必须掌握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 .知识网络系统化阶段 板书 一、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导:农民从事的生产活动就是农业生产活动,他做什么事,获得什么产品?) 学生回答:农民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师导: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哪些活动属农业生产活动。 学生讨论回答:种小麦、玉米、饲养猪、牛、羊等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提问:

4、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有什么显著特点? 板书 二、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学生回答: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 1.地域性 2.季节性 3.周期性 提问:内蒙古高原、太湖平原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各是什么?这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这种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内蒙古高原主要是畜牧业,太湖平原主要是种植水稻。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这两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差异造成的。 提问:太湖平原的水稻什么时候栽什么时候收,说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水稻在一年中能不能随时都种?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太湖平原水稻夏初栽,秋季收割。这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

5、性。这里的水稻在其他时间不能栽,因为它受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的影响很大,而自然因素随季节而有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教师归纳:以上说明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特点,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下面请同学根据刚学的农业生产特点,判断哪个属于地域性,哪个属于季节性和周期性? A.海南产椰子 B.舟山渔场每年两次渔汛 学生反馈:A.属于地域性;B.属于季节性和周期性 承转: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人们必须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进行生产活动,同时还要考虑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的比是否合理。再如两个农民,一个在种水稻时施了农家肥、喷洒了农药;另一个在种植水稻时以上的化肥、农药都没有使用,你说,他俩所种水稻

6、的产量会一样吗? 学生讨论回答:不一样。 教师评价:对,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第三个问题。 板书 三、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1.农业的投入 导入:小麦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呢?请讨论。(这些条件即是投入。) 学生讨论回答:需要自然条件(光、热、水、土、地形等),劳动力、肥料、农药、农机等。 投影片: 资料1:根据国际学术讨论会消息,从1952年到1996年的40多年间,我国玉米单产由每公顷1350公斤增加到5203公斤,在玉米产量的增长因素中,化肥的广泛使用占了主导地位,而玉米的遗传改良作用不足40%。专家认为,今后依靠化肥使玉米增产的潜力已十分有限,而遗传改良有望成为玉米增产的“主力军”。 资料2:

7、1998年初,江苏省大丰县大沙河镇率先从南非引进2只原种波尔山羊,积极和徐淮白山羊进行品种改良,经人工受精繁殖出的波杂一代、二代、三代,效益高出普通山羊的几十倍。 资料3:再如获2001年2月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他推广的杂交水稻单产量比原来提高几倍。湖南省1949年每公顷水稻2430千克,1996年则提高到每公顷水稻6028千克。 引导:请同学们讨论,从上述资料中可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增加,可促进农业提高产出;而加大科技投入是成功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读图5.1回答:农业投入包括哪些方面?产出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农业的投入包括自然条件、劳动力、生

8、产条件、科技四方面,产出的农产品有粮食、肉、奶、水果、蔬菜、棉花、木材、橡胶、皮、毛、蛋等,有的供人们食用,有的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板书:2.农业的产出 承转:在世界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差异,使农业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对象、投入的因素和产品的用途都不同,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请读图5.2,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农业的分类。 板书:四、农业的分类 导入:看图5.2,回答下列问题: .按生产对象分类,农业可分为几类? .按投入多少分类,农业可以分为几类? .按产品用途分类,农业可分为几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师述:请同学们看图5.3“农业的工厂化”。请一位同学阅读图下面的文字。 提问:A图和B图,按农业生产的对象、投入多少、产品的用途分别进行分类,它们各属于什么类型的农业? 学生讨论回答:A图是工厂化的种植业、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B图是工厂化的乳畜业、密集农业、商品农业。 五、总结、扩展(略)。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