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即兴演讲会.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522491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即兴演讲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小即兴演讲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小即兴演讲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小即兴演讲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小即兴演讲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小即兴演讲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即兴演讲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小即兴演讲会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教版国标本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练习5第7项练习题:口语交际:小小即兴演讲会。 本题的课本内容是:班级举行一次即兴演讲会。请你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作五分钟时间做准备,然后当众演讲。(每人演讲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2)挑食害处多;(3)节约每一滴水;(4)读书的乐趣;(5)我的烦恼;(6)仪表要大方;(7)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8)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同时配有学生在教室讲台上即兴演讲的插图一幅) 这道练习题要求中的“小小”主要指对学生这一次演讲的要求不要太高,能围绕一个话题讲出能表达话题意

2、思的一段话即可,不必“长篇大论” ,更无须言辞华美。“即兴”是这次练习明显的特点,这是一种在口头表达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语言能力。“演讲”是新的表达方式,也是这次练习的重点。“口语交际、即兴、演讲”是这道练习题的关键词,恰当地整合这三个重要因素,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我将其整合为:在“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中有创意的表达。学情简析: 对于“即兴”,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学生既不熟悉何为“即兴”?如何即兴?况且只有5分钟时间做准备从提供的7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即兴演讲”,很难使学生对所选话题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演讲”出什么“深文大意”来。 因此,本课教学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大的挑

3、战性,是常态教学所不能完成的,唯有非创新不可。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口语交际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口语交际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3.叶圣陶语

4、文教育思想中的口语教学理念:“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说话训练决不疏忽”;“无论课内课外,不放过可以利用的机会运用适当的启发或暗示,使学生乐于说话,而又不肯随便说话,哪怕三句五语,总要尽可能说得有头有尾:该是个积极的有效的办法”;“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的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口语教学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要以做

5、为中心”;“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会说”。教学目标: 1、认识“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2、练习自选话题当众“即兴演讲”的初步技能。 3、进行勇于表达、专注倾听、及时应对的“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情感熏陶。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演讲技能的练习。2、教学难点:在“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中有创意地“即兴”表达。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理解题意 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上一节口语交际课。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喜欢听音乐吗?平时听什么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大家欣赏一下。 1、出示音乐爸爸妈妈听我说,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主要讲

6、了什么意思?你有自己的烦恼吗?请你用一段话来告诉大家。 学生准备,请一、两个同学上台。 2、同学们,像刚才这个同学围绕一个话题,临时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叫做即兴演讲。3、现在同学们对即兴演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吧?(即兴演讲:临时趁兴即席发表演说。)你认为即兴演讲什么特点? 4、那么如何即兴演讲?书中提供了一个插图,从插图上你看出即兴演讲还有什么要求。 态度自然、大方; 有一定的表情、动作; 语言生动,要吸引听众。 5、如何演讲才能感人呢?我们来欣赏一段,著名演讲专家邹越的精彩演讲片段。(二) 教师即兴示范 1、教师示范: 即兴演讲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它不仅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促进我们的思维

7、发展。古往今来世界上出想过许许多多的著名的演讲家,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获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是他的说服力使美国人民相信种族隔离主义的不公平,从而获诺贝尔和平奖。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处于极为困难的时期,以其精辟的演讲振奋了英国人民的士气,使英国人民深信战争终将获胜。苏联伟大领袖列宁具有惊人的说服力,他号召俄国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我国著名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他们也都是具有伟大口才的演讲家。 有人问当今世界什么东西威力最大?有人回答,当今世界最有威力的东西只有三个:原子弹,电脑和演讲。这就说明演讲的重要性。2、 给刚才老

8、师的演讲加一个标题3、 说了几个方面?提纲 (三)自选话题,分组演练,创意表达 1、从课文提供几个话题,请大家自选一个,简单的思考一下,可以简单列一个提纲。(1)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2)挑食害处多;(3)节约每一滴水;(4)读书的乐趣;(5)我的烦恼;(6)仪表要大方;(7)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8)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做准备,教师巡视。) 2、个人准备,作“即兴演讲”练习。 3、举行“小小即兴演讲会”,让不同话题的各组轮流展示,并评议。(四) 总结得失,巩固强化,拓展延伸 通过这次演讲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我对“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类课文的教学作了较深入地探索,经教学反

9、思后获得的启示主要有:(一)探究“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基本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中探索出的“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5条基本要求:双方交谈有共同的话题;兴致高、表达快、感染人;体态自然、大方、用姿势助说话;倾听耐心、专注、应答及时、切题;相互促进话题的继续。这样便于较好地把“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即兴演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整合为一体。因为它既符合口语交际成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又符合即兴演讲的两个基本条件。口语交际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交际双方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二是交际双方要在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基础上顺利作出回应,并且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能角色对应,把话题继续下去。即兴演讲的两个

10、基本条件:一是对眼前景物或给予的话题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二是趁着兴致,较快地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姿势表达发挥出对眼前景物或话题的看法。这样有机地将二者整合既是本课特定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也是本课教学实践的创新性探索。(二)发挥了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在新课开始后经充分探讨,清楚明确了“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在“即兴演讲”前又安排了分小组讨论了演讲的话题、内容、方法等,所以在举行班级“小小即兴演讲会”的口语交际时,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喷涌的创造性。如,有的小组通过即兴表演关闭正在淌水的自来水龙头来揭示演讲节约每一滴水的话题,有的小组以即

11、兴编演相声的形式两人同台演讲进行双向交流,并均和台下学生共议共评共改,达到台上、台下多向交流、全体交流、人人受益。(三)较好地处理了“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训”和“练”的关系。叶圣陶先生在说话训练决不该疏忽中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本课教学做到了先“训”后“练”,“训”、“练”结合,“训”中有“练”,“练”中有“训”,以“练”为主。在学生明确了“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后,即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每两人自选一个话题进行自主独立构思并练说,然

12、后先在小组交流、评议、修改,最后再每组推荐一个即兴演讲得最好的到台上进行口语交际。在台上进行口语交际后,又即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评议、修改,并对修改好的部分进行再次展示、再次评议、再次演说,这样以“练”为主,“训”、“练”结合的“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四)教学后的改进。本教学设计为试教课的教学简案,试教中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举例演练,活跃思维,示范引路”明显教得不顺,学得也不顺,且耗时过多,使第三个环节“自选话题,分组演练,创意表达”的教学重点未能充分展开,严重地影响了本课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后来第二次教学中采取了删去少年郑板桥即兴给先生改诗、李白七岁续诗得佳句、诸葛之瑜之子“添字得驴”这三个故事的方法,但保留了对这三个故事讨论引申出的有关“即兴演讲式”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并把其纳入到第一个教学环节的“理解题意”之中来探究。这样做,既不影响以探究道理为主的“训”,又突出了培养能力为主的“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的不足之处自认为主要是在第二次教学中,上面提到的三个故事未能得到很好的使用,是个遗憾,尚有待于今后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