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520392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教师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对人际关系的解释有不同的角度。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建立起来的某种比较稳定的心里联系,他反映着人与人之间的心里距离,也标志着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性,融洽性,协调性的发展水平和现实状况。 人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要与周围的人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时关系,上下级关系,供求关系,买卖关系等。这些关系包括了血缘关系,工作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等,虽然它们并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际关系,但都要以人际关系为基础。 人际关系是

2、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它有其特殊性。学校人际关系主要包括领导同教职工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教师同教师之间的同事关系,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同学关系等,如果把范围扩大些,还可以包括学生,教师同家长的关系。因为学校担负着教育人的职责,人际关系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周围人们的支持与帮助,比如家庭关系的和睦,同事关系的和谐,上下级关系的融洽等,对教师个人专注事业,丰富学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来自领导方面的理解与支持,常常是决定一个人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有人说,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中,专业知识

3、和技术只起百分之二十的作用,良好的人际关系则起百分之八十的作用。 大家见过清朝的铜钱吗?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铜钱给了我们做人的启示,那就是做人要外圆内方。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良的品质;圆,就是处事老练、圆筒,善用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内方外圆”的确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人际关系不良,导致了生活、工作、事业、乃至婚姻上的失败。一、人际交往常见心理障碍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

4、。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2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

5、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

6、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5干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

7、种人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6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7敌视 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被家庭环境使人受到的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

8、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二、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人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得不与人交往,就不得不注重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技巧正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但人际关系技巧可以说千变万化,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一定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一)人际交往的原则1、交互原则。心理学家阿伦森等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对我们的喜欢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接纳他们,即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我们对别人态度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喜欢与厌恶、接纳和疏远是

9、相互的。因此,我们与他人交往时应心态宽容,悦纳别人、尊重别人,对别人的成绩要表示真诚地赞美。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大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是每个人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最基本的需求,只有我们先真诚地“投之以桃”,别人才会友好地“报之以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2、功利原则。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发生在人际交往当中的交换与发生在市场上的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人们都希望交换(包括物质、情感、信息、

10、服务)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不值得的交换没有理由去实施和维持,否则,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的心里平衡。因此,我们在同别人交往时,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要视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为理所当然的“应该”。平等的交往,平衡的交换是最长久的。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如果一味只利用而不“投资”,只索取而不奉献,亲密值得的关系也会转化为不值得、疏远的关系。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是指人们为了保护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因此,我们要想在人际交往当中获得成功,首先应不贬低、不轻视别人的价值,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如果总是盛气凌人,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或当众揭别人的伤

11、疤,让别人总有一种焦虑感、自卑感、无能感,那么这种交往很快就会停止,别人也会很容易启动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或冷淡疏远你,或轻视排斥你,或抵触攻击你。(二)人际交往的技巧1、了解人和人性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正确地了解人和人的本性。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2、把握人际交往的最底线一天,美国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和

12、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走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她步履太匆忙,突然脚下一个趔趄,身体失去平衡,一下子就跌坐在地上。富兰克林一眼就认出了她,她是一位平时很注重自己外在形象的职员,总是修饰得大方得体、光彩照人。助手见状,刚要迈开大步,上前去扶她,却被富兰克林一把拉住,并示意他暂时回避。于是,两人很快折回到走廊的拐角处,悄悄地关注着那位女职员的动静。面对助手满脸困惑的神情,富兰克林只轻轻地告诉他:不是不要帮她,但现在还不是时侯,再等等看吧。一会儿,那位女职员就站起来,她环顾四周,掸去身上的尘土,很快恢复了常态,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等那位女职员渐行渐远,助手仍有些

13、不解。富兰克林淡淡一笑,反问道:“年轻人,你难道就愿意让人看到自己摔跤时那副倒霉的样子吗?”助手听后,顿时恍然大悟。行走在人生的旅途,谁都会有“摔跤”的时候,当初的尴尬、狼狈,暂时的脆弱、痛楚也在所难免。这个时候,一个人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独自抚平创伤、恢复自尊的时间和空间。诚然,这世界需要爱,并因为爱而充满希望。但当你向对方表达善意、施与关爱的同时,千万别误伤了对方的自尊,哪怕他是你最亲近的人。富兰克林说:彼此的自尊,是人际交往的底线。3、巧妙地与别人交谈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个

14、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词来代替它“您”。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谈话伙伴。4、让别人觉得自己重要人类一个最普遍的特性便是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你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那么,请尽量使别人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请记住,你越使人觉得自已重要,别人对你的回报就越多。(1)聆听他们 ;(2)赞许和恭维他们 ;(3)尽可能经常地使用他们的姓名和照片 ;(4)在回答他们之前,请稍加停顿 ;(5)关注小组中的每一个人。5、巧妙地赞同别人慷慨些,去赞扬别人吧!先找到一些值得赞扬的人

15、和事,然后赞扬他们。要真诚,赞扬行为本身,而不要赞扬人。绝对不要忘记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对别人,而只有智者和伟人才会赞同尤其当对方犯错误时!“赞同艺术”可概括为以下6点:(1)学会赞同和认可;(2)当你赞同别人时,请说出来 ;(3)当你不赞同时,千万不要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 ;(4)当你犯错时,要勇于承认 ;(5)避免与人争论 ;(6)正确处理冲突 。赞同艺术的根源在于人们喜欢赞同他们的人;人们不喜欢反对他们的人;人们不喜欢被反对。6、巧妙地聆听别人一个时时带着耳朵的人远比一个只长着嘴巴的人讨人喜欢。与人沟通时,如果只顾自己喋喋不休,根本不管对方是否有兴趣听。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情,也极易让人产生反

16、感。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有5点建议可供参考:(1)注视说话人 ;(2)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 ;(3)虚心提问 ;(4)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 ;(5)使用说话者的人称“您”和“您的” 。7、巧妙地调动别人的情绪记住,任何一个交往最初的一瞬间往往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 因此,在最开始,你双眼接触的瞬间,在你开口说话之前,在你打破沉默之前,请露出你亲切的笑容,并且对自己说“笑一下!”微笑具有很强的情绪感染力。尼尔森是一位优秀的美国飞行员,一次战争中他不幸被俘入狱。一天,当他摸出一支香烟,但是没有找到火柴。没办法,他鼓足勇气向看守借火。看守气势汹汹冷漠地拿出火柴走过来给他点火,两人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