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诗两首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51955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5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5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5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5古诗两首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古诗两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古诗两首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古诗两首荥阳市第二小学 赵慧琴泊船瓜洲学习目标:1.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学会有节奏有感情地吟读,直至成诵.3. 正确默写古诗.重点:1. 背诵并默写古诗.2. 理解诗句意思,领会感情.难点:“绿”字之妙.学习用具:图片,课件:学习过程:一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爱秋天二 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考试大家一个问题.今天是阴历的几月几日?离重阳节还有几天呢?提起重阳节,你想起哪首诗.(齐背)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同学们,”思亲”乡愁”是游子心中一首永久的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是孟浩然的乡愁;而

2、唐朝那位落榜的才子张继的乡愁是(学生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那么宋朝的一位文学家王安石的乡愁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题)点拨:题目中”泊”字什么意思?全题的意思是什么?三 读诗.1.自读三遍,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读出节奏.2指名读,(强调多音字读音)3齐读一遍。(强调节奏)四 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自由理解 作批注.2同桌交流.3提问:. 前面诗句的意思是什么?(指名回答.诗中有几个地名?(黑板上画简图,学生标注,结合简图指名说前2句诗意.). 后两句诗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啊,何时才能照我回家乡呢?“回家”,哪里才是诗人的家呢?(引出对

3、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从小饱读诗句,才华满腹.宋神宗起用他担任宰相一职,实行变法.目的是要改革,使国家强盛,但王安石出动了一些家族的利益,以司马光为首的顽固派们极力反对,王安石无奈辞去官职,回到南京钟山.居住,两年后,宋神宗再次重用王安石,在从钟山到京城赴任的途中,停在瓜洲,他写下这首诗.)4深入理解。(屏幕出示古诗的改写)泊 船 瓜 洲一天,我正漫步于园内,忽然接到了皇上的圣旨,恳请我再去任职宰相。闲来已久,终于能够有出头之日了,心中很是高兴。即日,我乘船从京口渡长江。一路上,水波荡漾,船儿摇晃;江上风景怡人,天空有燕雀掠过,叽叽喳喳;江水

4、清澈见底,碧蓝碧蓝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我真是感到神清气爽,悠哉悠哉。捧起一掬水,泼向远方,哗啦啦的水声顿时响彻心灵。不一会儿就到了瓜洲。我举目回首,钟山已隐落在几座山之后。不由得自言自语道:“船行得这么快呀!”船夫说:“当然也。客官,上岸吗?”我连连摇头:“!奴儿(奴仆),前去客栈借宿,等我。”夜色已降临,我久久伫立在船头,任思绪飞扬,尽情遐想。寒冬已过,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河岸。啊,又是一年了!草木复苏,翠色欲流,长势喜人;繁花盛开,芬芳缕缕,满地飘香。依稀看见绿莹莹的一片草地,草地上还有一些挺拔高大的树木,使人不禁想起了故乡。江南那边,一定也是生机勃勃,煞是可爱。春天再到江南

5、,幸运之神重降我我头上,皇上命令我赴长安,再任宰相。黄昏已逝去,皓月当空,这是一轮圆圆的明月。云雾缭绕在月旁,月光照亮紫色的云雾,未免太冷清、太凄迷了。心灵被月光照着,顿时涌起一股思乡之情,家里还好吗?我不禁叹道:“明亮的月儿啊,何时才能送我回到家乡啊!”想起第一次被罢宰相职务,不由得闭上眼,顿感心寒,如同这阴森的夜色。其实,我早已看破了红尘。政治斗争你死我活,官场生活尔虞我诈。屡次变革,屡次的失败,我也习以为常了。若是再受挫折我也有心理准备了,心不再冰凉。 抬头望,一轮明月;俯首,江水如蓝。一首七绝吟诵在心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明月何时照我还

6、,照我还江南,江南的春天多美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花红柳绿,五彩缤纷,作者为什么单单用了这个“绿”字呢? (引导理解“绿”字的妙处,学会在写作中斟词酌句)五熟读成诵。 1指名配乐朗诵。 2教师引读后两句: 一引:诗人告别家乡,夜泊瓜洲,遥望江南一片新绿,他怎能不想 二引:京城一去,何时才能回来,回来与家人团聚呢?仰望明月,他怎能不问 三引:独在异乡,纵有千种相思万种愁绪,更与何人说他又怎能不叹,唉 3齐声背诵,并强调记忆“隔”“洲”等易错字字形。课堂检测:1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在课文的插图上,用你最优秀的字体,默写这首诗.2听歌曲,选基调.(老师提前准备,两首基调完全相反的曲子,

7、配乐吟唱这首诗)选择:这首诗配哪首乐曲最恰当?3. 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路过_时写的.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其中”泊”的意思是_.我认为诗人用得最妙的一个字是_,诗人反复修改,以后,我也要学习他_.课堂延伸.积累含有”月”的诗句: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游子吟学习目标: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 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

8、合作、交流。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学习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学习难点:学会研读揣摩,理解诗意。学习准备:1 小黑板2 孟郊有关资料学习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爱秋天二复习回顾方法1、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泊船瓜洲,背诵并口述诗义。2、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学习这首古诗的?(我们是按照解诗题知诗人明诗义悟诗情这样的顺序来学习的)3、(小结):今天我们仍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古诗游子吟。三 了解作者:1学生介绍。2 老师补充。(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

9、,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四、节奏朗读,引入情感出示本诗,指导朗读:(1)请几名学生来朗诵,并指名评价。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2)提问:你听出了什么样的感情?(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五、理解诗意,挥发情感1 再读一读古诗,结合注释,自言自语推测诗意。2 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解决: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直接向参考书或老师寻求答案)3 你认为在这首诗

10、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4点拨重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方法:A先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B 连词成句理解:“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母亲像春天对小草般的恩情,谁说子女能报答的完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五、身临其境,深入悟情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课文插图,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

11、孩子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问:表达了她的一种怎样的感情?(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师述: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古代吴越民间有一种风俗,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母亲或妻子要为他做衣服,针线一定要缝得细密,这样出门人才会早早归来。你能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前四句吗?师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远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着母亲为

12、你连夜赶制的衣服你会怎样想?(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儿子此刻心情)小结: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六、尝试实践,延续情感1引导: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板书“亲爱的妈妈:谢谢您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再听刚才的音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2 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课堂检测:1 游子吟的作者是( )代的( ),诗中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的诗句是:( )2 默写这首诗。课堂

13、延伸:积累背诵另外一首游子吟。附:游子吟乡井土,旧田地,几丘几池;人已异,景依稀,几回梦里。山千仞,水万里,阻断归期;一根烟,一支笔,一纸乡思。谁能会,游子意,点点滴滴; 待何日,归故里,落红春泥。23 索溪峪的”野”荥阳市第二小学 赵慧琴学习目标:1 领会课文内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学习课文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领会文章的结构特点.重点:领会本文写法和结构特点。准备:1 小黑板2 提前预习,朗读课文3指导两名学生写导游词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喜欢的格言。一 直揭题目,理解”野”的意思1 板书题目2 提问:“野”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 田野 , 野外 B不讲情理,没有礼貌C不受约束,自然。你认为题目中的”野”应该选哪种解释?(第三种)所以题目中的“野”应该加上引号(为题目加引号)。二 领会结构特点:1 齐声朗读第一段,注意三个“一”字,强调了索溪峪的特点,一个字-“野”(板书)2 齐声朗读2-5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段。问:你发现本文的结构特点了吗?(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2-5段每一段都是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