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9518060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南岗中学20082009学年度6月考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必须将所有试题答案写到答题卡上。一、单习项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鱼凫(f)贾(ji)人铮(zhng)铮 恬(tin)然B飞湍(tun)迁谪(zh) 饿莩(pio) 歆享(xn)C逡(qn)巡两靥(yn) 迸(bng)裂 扪(mn)参D数罟(g)暮霭(i)间或(jin)崤(yo)函2、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仓海月明侧身西望长资嗟B天梯石站坐中泣下谁最多C良将劲驽故不积跬步D虽有稿暴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3、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

2、一组( )铁骑突出刀枪鸣暮去朝来颜色故恬然自安曲终收拨当心画整顿衣裳起敛容曲罢悯然相逢何必曾相识老大嫁作商人妇今漂沦憔悴ABCD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下列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 ( )A、天下云集响应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C、青,取之于蓝,而靑于蓝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6、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3、。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象“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20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

4、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B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变弱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销锋镝 镝:箭头

5、D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 因:凭借8、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10、从句式特征看,与“铸以为金人十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威振四海11、翻译下列语句(8分)句

6、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攽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杜鹃 肖复兴现在是看杜鹃花的时节。我国杜鹃花的品种极多,但有两处的杜鹃,最让人难忘,非常值得一看。一处是湖南九嶷山的杜鹃花,九嶷山的杜鹃在月开花。史记中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人们都知道九嶷山的湘妃竹,因舜帝葬于此而闻名,不大知道九嶷山的杜鹃,是因为传说中的娥皇和女英两位妃子千里迢迢逆潇水而上到九嶷,一路哭来,泪水滴落在竹上,紫痕斑斑,千年不落,才有了“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的诗句。其实,娥皇和女英的泪水不

7、仅滴在湘妃竹上,也滴落在杜鹃花上面,九嶷山的杜鹃一样有名,而且应该说比湘妃竹更动人。动人的是传说中说舜帝未死之前,九嶷山漫山遍野开的都是红杜鹃,在舜倒地那一瞬间,满山的红杜鹃,都齐刷刷地变成了白杜鹃,摇曳着齐为舜帝致哀。 连杜鹃花都知道舜帝教当地人制茶、办学堂,最后为百姓伏蟒受毒致死,而深得百姓的爱戴和怀念,才有了这样神话般的感应。想想一山的杜鹃在顷刻之间有了灵性,变了颜色,花随风摇,带动着巍巍高山也颜色陡变而随之摇曳,杜鹃摇曳着祭祀的白绸,山谷响彻悲恸的风声,该是多么壮丽的场面。从此,九嶷山每年月,都是既开红杜鹃,也开白杜鹃。如今这时候到九嶷山,满山的红白杜鹃,扑扇着红白一对翅膀,把整个九嶷

8、山带动得都飞起来似的,会让人迎风遥想,染上历史回味和岁月沧桑的杜鹃,不是一朵,也不是一丛、一片,而是漫山遍野怒放的红杜鹃、白杜鹃,真的是杜鹃之交响。另一处是云南香格里拉碧塔海的杜鹃花,它们比九嶷山的杜鹃开得晚些,要在月开花。碧塔海藏在香格里拉深处,一围群山,四处草甸,漫天清澈得像母亲怀抱那高原特有的天光云色,将碧塔海衬托得分外幽静而神秘。碧塔海周围遍布杜鹃花林,高原的红杜鹃,开得烂漫如火,似乎因为离着太阳近,把灿烂的阳光都吸收进花蕊里面,每一朵都红得像是要破裂得流淌下红色的汁液来,更是特别粗犷妖冶,肆无忌惮。山野的风吹来,成片的杜鹃花约好了似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一样飘落进碧塔海中,红艳艳一

9、片,一天霞光云锦般的飘浮在水面上,燃烧的血一样荡漾。这时,会有成群的鱼闻香扑面游来,像是奔赴一年一次的情人约会而浩浩荡荡,争先恐后,那一份浪漫的豪情,如同高原上掠过的长风,一泻千里,无遮无拦。高原的鱼和花真是一样的秉性,也是豪放得很,喁喁着小嘴,贪婪地吞吃杜鹃花瓣,如同高原贪杯的汉子一样,不喝得一醉方休不会放下酒杯,吞吃杜鹃花瓣的鱼,便成群成片的醉倒,漂浮在碧塔海之上,成为高原最美丽的一景。当地人称之为“杜鹃醉鱼”,那种粗犷之中蕴含的平原湖泊中难得的浪漫,首先得益于红杜鹃托风传媒,慷慨地举身赴清池的浪漫,方才与鱼相得益彰,如此风情万种,将碧塔海变成红塔海,让人叹为观止。如果九嶷山的杜鹃是壮丽的

10、杜鹃,碧塔海的杜鹃是浪漫的杜鹃。如果九嶷山的杜鹃属于神话,碧塔海的杜鹃属于童话。(人民日报2006.7.15)13、文章开头写“我国杜鹃花的品种极多,但有两处的杜鹃,最让人难忘,非常值得一看。”从结构上看有何作用?(3分) 14、九嶷山的杜鹃很有名,为什么作者认为“应该说比湘妃竹更动人”?(4分) 15、“慷慨地举身赴清池的浪漫”中“举身赴清池”本来说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哪个文学形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16、结合全文 ,试比较分析九嶷山和香格里拉碧塔海的杜鹃花的异同点。(5分) 四、默写(8分,每空1分,有错字不给分)1、人生如梦, 。念奴娇 赤壁怀古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

11、学而日参省乎己, 。3、过秦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4、故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 ; 五、语言应用,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意思完整。(4分)笑容是脸上的阳光,送给人温暖。笑容是 , 。笑容是 , 。 六、作文(40分)懂得收藏是真正懂得生活的表现。许多人收藏邮票,从中得到乐趣,也增长了知识,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收藏起来,从价值连城的古董到一张小小的包装纸,甚至成长的心情故事。只要你珍惜生活,热爱生活,你就能找到无数值得珍藏的东西。请以“珍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2、运用恰当的修辞。3、不得照搬材料内容。4、不少于800字。5、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否则扣分。哈尔滨市南岗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一、单习项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答案二、课内文言文阅读题(20分)题号78910答案11、翻译下列语句(8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翻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攽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