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514953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龙东南六校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24道,每道2分,共48分。)1道光怀宁县志载:“农民一亩烟之获较厚于一亩田,人之耽烟者视为用不可或缺之物。”因此,烟草种植快速推广。宿松县“清中叶,东南两乡居民各就高阜地种烟草,续种愈广,西北两乡间亦有栽种者。”这说明该地区()A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 B农业主导地位开始动摇C农业商品化趋势明显 D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动2荀子.富国篇:“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这段话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的思想是()A“仁” B“礼” C“法” D“乐”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时

2、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27 355 462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102 750 0006.89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208 095 7963.56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4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5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

3、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6下图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盛。下列选项中对此画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此画描绘的时期的城市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B此画集文学、书法篆刻、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C画面反映了当时的市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管理D玉米、甘薯等农产品在此画描绘的时代有可能出现7乾隆时期,江南地区“至蚕忙之月,官长停其征讼,里民停其婚丧,亲友息其往来,专心事蚕。.来侗者成都市,即日用百余人,登时俱有。. 多之家,佣工者甚众,即饭食亦是雇觅人做。”这表明当时江

4、南地区()A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B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C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D经济发展颠覆传统观念8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中提出:“国家在直接从农民征税方面越成功,政府在获得资源方面对豪强的依赖也越不重要。因为人们意识到:一个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是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的社会基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上能够生存的农民阶级”的出现()A有利于抑制豪强对土地的兼并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C有赖于一个政治上成功的政府 D前提是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9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A文

5、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B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10富豪所从事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11在唐朝传奇白蛇记主人公李黄实际是盐铁使之子,而到了明朝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了“药铺主管”。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朝后期()A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 B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6、D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12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13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1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随之

7、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民族文化性格。下列认识符合这一性格的是()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5“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6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图一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图二纸币“交子”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

8、了金属货币 D商品经济的繁荣17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1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19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1795)苏州潮州会馆城内购买房屋的情况表。主要反映了当时()年代门面(间)地基

9、(进)价银(两)康熙五十六年13247雍正元年22280乾隆十二年12270乾隆二十二年12450乾隆二十六年12540A.工商业规模的发展受到制约 B潮州商人控制了苏州的商业C商人投资房产导致房价上涨 D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活动20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21“天下”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较早,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提出过关于“天下”的主张。其中韩非子中就有“霸天

10、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当时()A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B法家思想吸收了百家之长C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D诸子百家的思想走向趋同22著名学者秦晖在论述中国古代土地兼并时指出:“不抑兼并导致权贵私家势力恶性膨胀,而抑兼并又导致朝廷汲取能力恶性扩张,于是朝廷在轮番用药和交替循环中陷入管死放乱的怪圈,直至危机日重终于崩溃”。从中国历史整体看,这一论述可以确认( )A土地兼并影响国家权力分配 B权贵势力是土地兼并的根源C土地兼并是王朝崩溃的前提 D历代王朝都在抑制土地兼并23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

11、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24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二、材料分析题(3道,共52分。)2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

12、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材料三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13、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体现。(6分)(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5分)(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5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城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图一:北方地区 二牛抬杠 ) (图二:唐代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操作较为灵便,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材料二 宋元之后,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此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据史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