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虽尽趣犹存.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951195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虽尽趣犹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虽尽趣犹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虽尽趣犹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虽尽趣犹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虽尽趣犹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虽尽趣犹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虽尽 趣犹存 浅谈小语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摘要】古人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凤头”“猪肚”“豹尾”,其实,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是这样,要做好结课,结课又称课堂小结、课堂结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内容的总结,也是下一堂课学习的基础,成功的结课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 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的结课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语文课堂的结课呢?一、 设置悬念,引发想象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幻想的特点,教师在结课时,要善于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引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翱翔,将学生巧妙

2、地引领到更加宽阔的知识领域中。比如,笔者在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篇课文时,是这样结课的: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是多么的快乐啊,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我国的很多河流中再也找不到畅游的鱼儿,有的地方根本听不到鸟儿美妙的歌唱,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对我的提问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接下来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很不错,但是,还有欠缺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去网上查阅一些环保方面的资料。以这样的方式结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阅读领域,也为下一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二、 归纳总结,提升认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艺术中,结课方式采用较多的

3、是归纳总结,即运用简洁、明晰、准确的语言,将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呈现给学生完整、系统的内容,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提升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笔者在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面对残酷的折磨,普罗米修斯后悔了吗?动摇了没有?屈服了没有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对课文进行品读。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的内容、人物的情感及课文描写上的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使本节课知识的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三、 巧用游戏,激发兴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些课文的教学课堂容量比较重,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由于所要理解思考的内容比较多,就会疲劳,还有学生

4、对课文的内容缺少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学生参与性强、形式活泼、有趣味的结课方式。例如,在执教台湾的蝴蝶谷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游台湾蝴蝶谷的游戏表演,在“机场迎接”的表演中,我分别扮演了同学、爸爸、妈妈等角色,来迎接“旅游”归来的学生,让学生把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介绍给他们,有的讲述了蝴蝶谷这个名字的由来,有的把采集的蝴蝶标本送给同学,还有的给爸爸、妈妈介绍了蝴蝶谷美丽的蝴蝶。这一游戏课的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将本节课的知识反馈出来,起到了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四、 创设情境,引起共鸣在课堂教学的最后,

5、如果结合本堂课所讲的内容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引领学生融入其中,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可以以此为契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美的升华。比如,笔者在执教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时,创设了这样的结课情境:不仅我们人类的母爱之情感天动地,动物的母爱也是可歌可泣的。有一次,一位厨师在做一道泥鳅的菜,将几条泥鳅放到油锅里煎,在煎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条泥鳅总是把身子高高地弓起来,直到煎熟了后装到盘子中,那条泥鳅的身子依然弓着,他感到非常奇怪,就用刀子抛开了那条泥鳅的肚子,结果发现,这是一条很快就要做母亲的泥鳅,因为他的肚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泥鳅卵,这条泥鳅之所以致死都弓着身子,就是为了保护它腹中的泥鳅宝宝不受热油的煎熬啊,厨师难过地哭了。同学们,母亲是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不惜生命的。学完母亲的恩情这一课,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呢?五、 总结总之,结课对课堂知识的归纳、总结、复习、延伸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结课艺术有待于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结课艺术渐入佳境,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姜军 小忆课堂的结课艺术J小学语文教学,2011,(35)2丁喜梅 余音缭绕话结课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