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51157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与运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凤头”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和运用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我以为,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像一篇上乘佳作,那么导入语便是这佳作的“凤头”。 导入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设计导入语需要注意的事项。1、导入语应有针对性。新课导

2、入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切不可离题万里,故意绕圈子,追求形式上的活波,过多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必须遵循针对性原则,导语设计要要符合总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2、导入语应有趣味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因此导语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增强新课导入的趣味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去,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猫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学学猫叫。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

4、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撩拨起来;再加上几幅可爱的小猫的图片,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3、导入语应有简练性。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作家听牧师的募捐演讲,牧师讲完第一句话,作家决定捐款,然而,牧师滔滔不绝地讲下去,作家决定捐款的数量越来越少。当牧师结束长篇大论开始募捐时,作家决定不再捐款。显然,牧师的赘述引起作家的反感。课堂导语也是这样,应当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以简驭繁。切忌词不达意,南腔北调,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罗嗦不止。如教学科利亚的木匣时,我这样导入:上课伊始便说:“今天

5、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然后再问:“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木匣里装着些什么呢?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听到这里,学生都急着翻开课本阅读起来。寥寥数语,就使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4、导入语应有启发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计导入语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以及新授教材出发,采用揭示矛盾,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启发性的导语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

6、,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幸福是什么一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幸福拍手歌,在歌声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热烈的气氛里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顿时愕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这样巧设疑问,能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但又并非不可逾越的境界,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起来事半功倍。二、常用的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法。 即一上课就板书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揭示课题后我

7、就问:“你们见过火烧云吗?在什么时候?谁能说说火烧云的样子?”这样开讲,简洁明快,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课文中心的探求。2、问题引路法。 教师一上讲台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和自己一道思考,这样可以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讲。我在讲放弃射门一文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很多同学都爱看足球比赛,尤其爱看运动员精彩射门的那一刻。对于一个足球运动员,尤其是一个前锋来讲,射门是他的最重要的使命。本文的福勒作为一名优秀前锋,为什么要“放弃射门”呢?请大家考虑这个问题。”这一问题触及文章主题,立刻引起了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欲望。3、看图导入法。教学一些说明文时,可

8、选用易于直观理解的教学挂图,让学生一看就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鲸一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4、温故知新法。温故知新法,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就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发起他们对新知的兴趣。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

9、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既引导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知新之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5、电化渲染法。利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引入新课。例如教学开国大典,上课一开始,便为学生播放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教师配以旁白:“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

10、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学生看着开国大典的盛况,听到毛主席亲口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不由得热血沸腾。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气氛中,学生不仅自豪、爱国之情顿生,也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6、激情导入法。激情导入法是通过语言激发把学生思想引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后导入新课。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说山,著名

11、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学生情弦被拨动,脑中充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顿时兴

12、意盎然。7、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即开课之前先展示某件实物,给学生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画杨桃一课时,学生对杨桃这种水果不熟悉,难理解,我就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不同角度的样子,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8、设疑导入法。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能有所得。教师可创设情境,精心设置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在学生产生疑问时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以唤起学生想学和探索的心向,使他们积极思维,产生好奇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我这样导入:本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

13、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用计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周瑜是怎么做到的呢?学生们顿时交头接耳,悄声议论。稍停,老师说:“我们还是先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文章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这样设计导入语,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9、标题导入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

14、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我在板书课题后与学生谈话:“从课题上,你们知道什么?从课题上,你们还想知道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教师过渡语:“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想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看看你们想知道的这些,课文告诉我们没有。”这样通过标题导入课文,进而探寻教材的中心内容。10、引文导入法。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诗名篇佳句,引出教学内容。这种导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产生深刻印象,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所引的诗文中得到陶冶,获得美感,很快进入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

15、糕透了” 一课,上课伊始老师便用朗读诗歌引入课文: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是呀,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两种评价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这样的导语,使学生一下子就从感情上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当然,语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方法还有很多,如借助谜语导入、即兴讲演导入、介绍作者导入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只要新课伊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入,也就可以称之为是课堂教学的“凤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