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950523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格言: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

2、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巴金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 吴玉章 古诗词: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3、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谁

4、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名人爱国故事: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

5、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

6、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周恩来1954的冬天,周总理听说北京的公共汽车很拥挤,老百姓坐车很困难。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周总理对秘书和卫士说:“群众反映现在坐公共汽车很拥挤,等车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咱们去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通告保卫部门。” 周总理一行三人来到北京图

7、书馆附近的汽车站,人确实很多,等大家都上了车,周总理才最后上去。车里人很多,已经没有座位,周总理往车里走了走,抓住吊环,汽车开动了。一开始,人们都没有注意。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客发现了总理:“哎呀!这不是周总理吗?”顿时,车里沸腾起来,许多人站起来给总理让座,不少人往他身边挤,有的人还把手伸过来要和总理握手。秘书和卫士都非常着急,怕把总理挤倒。周总理挥着手大声说:“请坐,请坐,别挤!”这时,一位乘客挤过来,握着总理的手激动地说:“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有的乘客非要让总理坐下,总理坚决不肯,一直站着和大家亲切地说着话。总理向他们在哪儿工作,住在哪里,生活怎样,每天上下班坐车要多少时间。车走了几站以后,秘书和卫士劝总理下车,说:“情况也就是这样了,咱们赶紧回去吧!”总理还坚持坐下去,下了车以后,总理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寒冷的夜晚走了大半个北京城。 情况搞清楚了,总理很快召集有关部门同志负责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办法。他还提出许多可行的具体建议。比如,画出人行横道线,在繁华路口的马路中间设安全岛等,就是周总理提出来的,都是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