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499160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说》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说》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说》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说》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说”这种文体。 2. 方法与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 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3、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以期能熟读成诵。 2、合作探究法:文中一些疑难点由学生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突破疑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教学资源来源: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五、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2、新课:说说有关“马”的成语:马到成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快马加鞭 伯乐相马. 对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伯乐与马的文章,请大家看28课马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的有关常识以及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捕蛇者说等。 2、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 韩愈,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三 )预习展示 1

3、、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字词:A. 注音:祗(zh) 骈(pan) 食(s)马者 其真无马邪(y) B通假字:食-饲(喂养) 材-才(才华) 见-现(表现) 邪-耶(语气助词,“吗”) (3) 学生对照注释大声朗读两遍。 (4 ) 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5)学生齐读。 2、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

4、会怎样?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3、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作者幼年早孤,由嫂抚养。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后不得不依附节度使。仕途坎坷,当时社会黑暗,很多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他痛感明主难

5、遇,写下此文。)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 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 (3 )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原文“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 )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4、 拓展延伸 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

6、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联系实际来谈,如飞人刘翔和教练孙海平。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张艺谋等)六、检测反馈设计 1、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 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

7、、生字: 骈死(pi)槽枥(co)()粟(s )外见(xin )祗( zh)石(dn)一食(sh)食(s)马者 而食(s)也 3、通假字:食马者(食,通“饲”,喂。)才美不外见(见,通“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一词多义:策:(1)执策而临之 马鞭 (2)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3)策勋十二转 记 食:(1)食不饱 吃 (2)食之不能尽其才 通“饲”喂 /食马者 通“饲”喂 (3)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饭 虽:(1)虽有名马 即使 (2)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能:(1)千里之能 才能 (2)能千里也 能够其:(1)其真无马焉

8、难道 反问,加强语气 (2)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恐怕” (3)食之不能尽其材 它的(4)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之: (1)虽有千里之能:的 (2)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 (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而: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转折,但是 (2)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以: (1)不以千里称也:用 (2)策之不以其道:按照5、古今异义: (1)是马也(古:这/ 今:判断词) (2)安能 (古:怎么/ 今:安全、安定) (3)常马等(古:同样/今:等候) (4)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

9、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者)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 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6、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3)尽粟一石(尽:吃尽,这里用作动词) (4)其能千里(千里:行千里,这里作动词)7、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1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 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

11、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七、作业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完成同步练习的基础知识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