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数第一单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49265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上数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上数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上数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上数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上数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上数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上数第一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长度单位P : 1、2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二、测量统一长度1、(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2、分组汇报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2、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4、小组讨论汇报5、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6、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三、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

3、下。汇报测量结果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五、安排作业:做一做第1、2、3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

4、一张纸条的长度。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很不方便)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二、认识厘米(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图钉,某个手指等)(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三、用厘米量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

5、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四、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第2题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第3题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六、布置作业:练习一1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6、和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教 学 过 程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二、展开认识米1.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1)介绍米尺(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3)建立表象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用米量(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汇报方法(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三、实践活动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四人一组,分组操作。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

7、帮助。2.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等。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

8、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2、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二.测量线段的长度1.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2.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3.线段“直”的特征。三、屏显: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画给定长度的线段: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四、指导线段的画法五、猜一猜游戏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六、学生操作: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七、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八、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九、布置作业: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