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计算能力.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949219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计算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一年级计算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一年级计算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一年级计算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一年级计算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计算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计算能力.doc(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课题研究小结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的是否正确、迅速,即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视听结合,强化口算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二、科学练习,准确计算 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

2、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们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 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想到要让学生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找到规律,9加几的算式,和的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8加几少2,7加几少3等,学生在找到规律后,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

3、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9、4+7等;还有关于0的加减法,如:8+0=、9-0=、7-7=等,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训练。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

4、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低年级的学生入手,认真、严格的训练,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教学乘法的口算、笔算时,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或者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课上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用小黑板视算,或者

5、听算。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课堂上40分钟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所以要首先重视

6、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用脑的习惯。除了抓课堂常规训练外,还要重视狠抓听、看、想、讲的落实。 用心听。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动脑,积极思维,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及时考察学生会听的能力,我经常在班内组织听算、你问我答等练习。效果非常好。 仔细看。会看懂书上的题目,同学的板演,凡是学生自己看懂的内容就尽量少讲,以训练学生仔细看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 善于想。我不仅要求学生肯想,而且注意培养其“善想”的习惯,既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留有“想”的余地,又教他们“想”的方法。 敢于讲。训练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后进生),训练学生讲思路、思维的过程,使他们从口练中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3.寻求算

7、理与算法的平衡点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呢?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良好习惯不仅是人的基本素养的重

8、要组成部分,更是终身学习的源动力。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更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新课 程改革实验的目标。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计算的方法,积聚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 力”

9、。可见重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实验是一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旨在使学生 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最重要的是能 够使学生学会迁移的、终身受用的良好学习方法。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还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由于不少学生 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缺乏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精力不集中,听课方法差,抓不住重点的习惯;学习懒散,缺乏

10、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仔细检查的习惯;不善于温故知新,缺乏自觉复习的习惯;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的学法指导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师学法指导意识淡薄,学法指导能力差;二是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三是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探究性学习;四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五 是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学法的指导训练。 以上这些问题既造成了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也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计算、验算方法的指导, 是目前学校

11、校本研究的当务之急。为了合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的路径,选择 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尤其符合本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发展要求。 二、课题的界定: 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计算:学生的口算、竖式计算、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高的正确率和 计算速度。 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严格教学要求是保证学生计算高正确率的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提高计算效率即加强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目标

12、: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从实践上看,本课题研究与教师课堂教学同步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开发教师潜能,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使教师目中有“人”,以学法而定教法,使学生在获得“鱼”的同时也获得“渔”,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从理论 上看,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为学法指导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借鉴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法指导教学理论。具体的目标为: 1.通过对低年级学生在计算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

13、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学生计算学法指导的实践操作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计算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计算意识和主动验算的自觉性,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汇聚成合力,提高学习效率。 3.用调查问卷等方法总结学生现有的计算、验算方法,以现代教育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分析,总结、整理、提炼教师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 验,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4.

14、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分析,寻找因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指导 从而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计算教学指导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 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计算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效教师行为特征,在实践层面上推进突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 5.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使学生掌握优化选择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 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课堂 40 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

15、中计算方法的指导落到实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的内容: 1.学生学习习惯和计算方法、速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成因分析研究: (1)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 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的指导研究: (1)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通过这种指导、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动 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毅力和意志。 (2)计算方法体系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计算方法进行有 效学

16、习,指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预习、听课、作 笔记、复习、阅读、做作业、总结归纳等方法。 (3)计算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 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包括观察力、记忆力、 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 地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 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 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