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948967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日》(第一课时)“组组通”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日(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课题:端午日 【课文简析】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民俗风情”专题。这是一篇着重描写端午日赛龙船场面的短文,文中洋溢着浓郁的湘西风情,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的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欢快场面。精彩的场面描写是本文最大的亮点,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按照“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文章情节描写具体、而且热闹,可以使我们了解到湘西一带过端午的气氛。 【设计思路】 本篇教学设计主要完成端午日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本着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激发学生思维为核

2、心,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倡学生利用“组组通”设备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环境下进入端午的情境,了解端午文化,理清课文思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直接的体会,寓学于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及作者基本信息,收集端午诗句和俗语。 2.概括茶峒人过端午的风俗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热爱中国传统节日。 4.培养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加深对端午文化的理解。2.教学难点:如何深刻理解端午文化,热爱

3、中国传统节日。【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组组通”环境下进行双平台教学【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正式上课前,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节分初五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打一传统节日)这个谜语说的是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呢?生答:端午节。 师:请同学再说说看:我们这个地方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呢? 生答:吃粽子、挂艾叶、系五彩线、贴门神等。 师:很好,你们还知道别的地方过端午有哪些其他的习俗吗?生答:在南方水多的地方,人们过端午节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画王字、抓蛤蟆等习俗。师: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因此同样是过端午,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今天让我

4、们一起走进沈从文的端午日,看看湘西茶峒人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板书课题)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设置一个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 明确学习目标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生(齐读):1.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及作者基本信息,收集端午诗句和俗语。 2.概括茶峒人过端午的风俗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热爱中国传统节日。三、探索新知:师:请同学们点开“探索新知”,按题目中的提示和要求自主完成【基础达标】的两个问题。并在“小组合作探究”模块下完成“探究活动一:上网搜集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或俗语。”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探究活

5、动一”)【基础达标】问题一 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端午节由来”的资料,用简短的语言说说端午节以及一些端午习俗的历史由来,积累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或俗语。参看“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PPT或视频(任选其一)问题二 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你能试着用几句话介绍作者吗?相信你一定行!(参看“沈从文介绍及写作背景”PPT)探究活动一:上网收集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或俗语。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探究结果,请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待老师同意后派代表进行展示。生:(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准备展示交流。)师:在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以使用录屏功能

6、将你感兴趣的内容录下来,方便课后提取复习。或者把你认为有用的内容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查看举手情况,点击“同意展示”按钮)生:(小组展示搜集的诗句或俗语,并适当讲解)这一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组组通”教学学平台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通过网络搜索来进行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知识方面主要让学生获得有关端午文化的系列知识,了解作者,能力上侧重于培养学生利用电子计算机搜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师:下面请同学们回到“独立自主学习”模块,完成学案中“实战演练”的习题,完成提交以后对照参考答案进行修正。 生:(在平台上完成“实战演练”第一题)师:(查看学生答题统计数据,获得反馈并简要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

7、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巩固。师:下面我们就正式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请大家再次点开“探索新知”, 按题目中的提示和要求自主完成【整体感知】的3个小问题。并在“小组合作探究”模块下完成“探究活动二:课文提到湘西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习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大家可以利用平台的“问题墙”功能进行组间交流。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二”)探究活动二:课文写了湘西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习惯?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探究结果,请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待老师同意后派代表进行展示。生:(点击“班级展示交流”模块下的“举手”按钮,准

8、备展示交流。)师:(查看举手情况,点击“同意展示”按钮)生:(小组展示思考结果)师:(总结)课文提到湘西茶峒人过端午节的五种风俗习惯,按它们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分别是: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龙舟比赛和追赶鸭子。其中课文重点写了龙舟比赛和追赶鸭子两种习俗,并且对龙舟比赛的场面进行了详细描写。(板书: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龙舟比赛、追赶鸭子)师:我们再看第2个问题;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这些风俗习惯的?从文章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中能体现时间顺序的句子有:第一段第三行的“上午11点左右”; 第二段开头的“赛船过后”和第三段最后的“直到天晚方能结束”。师:本文

9、按时间顺序写了端午节当天茶峒人的一些民俗活动。(板书:时间顺序)那茶峒民众参与这些端午活动的程度如何呢?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可以感受到?生:茶峒民众参与端午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程度也很高。文章第一段开头的三个“莫不”能体现这一点。第一个“莫不”是说茶峒的妇女、小孩都参与穿新衣、画王字的习俗;第二个“莫不”是说“在城里住家的”茶峒人都要到河边看划船;第三个“莫不”是说茶峒的军官、税官和有身份的人也都要去有龙舟比赛的地方看热闹。这三个“莫不”基本包括了茶峒的所有民众,所以说茶峒民众对端午活动的参与程度很高。 师:第三组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第一段开头的那三个“莫不”的句子集体朗读一

10、遍,一边朗读一边体会茶峒人参与端午活动的那种热情。生:(齐读课文)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带着“茶峒那个地方的人们过端午有哪些习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详写了哪些习俗?略写了哪些习俗?”这组问题听读课文。通过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课文思路。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一些端午习俗的由来,也了解了湘西茶峒人过端午的一些习俗,还积累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俗语、诗句,让我们对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湘西茶峒人过端午的诸多习俗中,作者重点描写了龙舟竞赛的场面,那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个场面的呢?下节课

11、咱们继续研读课文来具体分析。板书设计: 端午日沈从文 穿新衣 画王字 时 吃鱼吃肉 间 龙舟比赛(详) 顺 追赶鸭子 序【教学反思】 端午日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文章,属于“民俗风情”专题。了解斑斓多彩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对作者如何表现这一节日进行分析、学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主题,按时间顺序写了争看划船竟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表现了茶山同人同庆端午的风俗,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本篇教学设计主要完成端午日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端午节相关知识,加深对端午文化的理解”上,让学生对端午文化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深刻理解端午文化,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此外还通过对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做到了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资源,如让学生在课外了解当地端午风俗,把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沟通起来,使课堂呈现开放状态,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