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48946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 古代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 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时

2、期哲学家, 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有欲买履者 ( ) 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及反 ( )市罢 ( )遂不得履 ( )宁信度 ( )无自信也 ( )4三读课文郑人买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示例:郑人/有欲/买履者(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通假字。而置之其坐 通 义: 反归取之 通 义: .一词多义。度:先自度其足

3、( ) 吾忘持度 ( )之:而置之其坐 ( ) 至之市 ( )何不试之以足( )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疏通全文。.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 (提示:宾语前置).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 第一层: (六)深入研读课文。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

4、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作者_,_(朝代)人。2给下列字注音。履( ) 宁( )3解释字词。履( )操( ) 市( )罢( ) 以( ) 宁( )4翻译下列句子。(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 (3)宁信度,无自信也。_ 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

5、成语。_ 五、拓展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返归取之(3)其子趋而往视之 (4)至之市,而忘操之A.(1)(2)相同,(3)(4)不同 B. (1) (2)不同,(3)(4)相同C.(

6、1)(2)相同,(3)(4)相同 D.(1)(2)不同,(3)(4)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3)非徒无益,而又害之。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6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你能再写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六、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2背诵郑人买履,掌握全部词解、句子翻译。(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刻舟求剑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重点)2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道理。(难点)二、自主预学1一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各题。(1)读准下列

7、加点字的读音。涉江者( ) 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不亦惑乎( )(2)文学常识积累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2二读刻舟求剑,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楚人有涉江者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 遽契其舟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入水求之 ( )舟止 ( ) 求剑若此 ( )不亦惑乎 ( )3三读刻舟求剑,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标出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示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是:是吾剑之所从坠 ( ) 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 ) 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 )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何不试之以足 ( )其:遽契其舟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者:楚人有涉江者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自: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先自度其足 (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是吾剑之所从坠。(提示:判断句)译:_(2)不亦惑乎?(提示:固定句式) 译:_.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 第二层: (六)深入探讨课文。1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心理?2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试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七)总结。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人。四、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