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标考试.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48678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标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标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标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标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课标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标考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年版都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前言部分由2001年版的基本理念和设计两部分改为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2011年版增设附录一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二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2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3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6变5)4.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过程

2、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5、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7、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8、主要关键词的变化: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3、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9、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学段目标的表达方式有所改变,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完善了一些具体的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10.2011课标2012年秋季执行

4、 11. 数学课程还要注重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2.身影定理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不能直接应用,新增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删除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13.圆中新增: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 新增方位角概念14.因式分解最多应用2个公式 15.导图语的目的: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16.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17.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18.学习评价的目的

5、:激励学生兴趣、改进教师教学19.数与代数1、删除的内容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对有效数学的要求“了解近似数”,不要求分母有理化,删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中“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的限制,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2、新增加的内容:知道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选学内容),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数根是否相等,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

6、问题),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用配方法得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h)2+k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原是会根据公式确定),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选学)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修改为: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了解整式的概念”改为“理解整式的概念”,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20.图形与几何1、删除的:梯形的概念及性质, 探索并了解

7、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四边形是等腰梯形的条件,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按要求作出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删去了阴影、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2、新增加的内容: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选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

8、,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探索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会写出简单图形(多边形、矩形)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选学),3、在要求上有变化的内容考试中,只能用2011年版课标中出现的基本事实和定理作为证明的依据,概念教学的要求加强,多数概念由“了解”调整为“理解”,例如: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等,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圆的

9、考试中不要求用垂径定理、切线长定理及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证明其他命题,只限于计算和探索,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原是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不要求证明),给定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的轴对称图形,不再使用“三视图”的提法,直接指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21.统计与概率新增加的内容: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要求有变化的内容:1、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 2、事件发生的概率由原来的三条变成了两条,22.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基本保持了2001年版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

10、联系,等等。此外,还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删去了“四课题学习”。教材中各知识板块的主要考法探讨数与代数式 由于“数与式”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数学中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在中考数学试卷中,均把对数与式的相关概念和运算的直接考查作为必考内容,其主要考法是:直接考查“数与式”的相关概念和运算;灵活的考查“数与式”的相关知识,主要体现在对问题情景、呈现方式进行改进,重视借助估算考查数感,猜想发现考查符号意识;考查“数与式”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等。相关的试

11、题多以容易题和比较容易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数与式的运算,并且应注意到考查“数感”和“符合意识”的新型题目逐渐重视与增多。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是初中数学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是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概念及解法是必考内容,在中考数学试卷中,“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法分为如下三大类:技能层面上的题目多以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为主;常规层面上的题目(列方程或不等式解应用题)多以情景化的形式出现;方程思想层面上的运用多以“横向”联系、“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或变化工程的即时性(阶段性)问题”为主,体现在几何量的计算、其“方案”型、某些变化的几何图形的特定形状或特定位置等问题以及实际问题套函数最值上

12、,“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均有体现,高中低档各种难度的试题也都可能出现,并且压轴题也通常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考查的重点。以方程(组)或不等式(组)为线的代数综合题,往往以9分的题型出现。但要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考查仍以直接考查为主,一般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出现。函数“函数”是整个初中数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因此,它是中考数学试卷中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函数”这部分内容的主要考法是:直接考查函数相关的概念和性质;侧重考查函数关系式的确定;灵活考查知识和函数思想,主要体现在与方程、不等式知识的横向联系,动态几何问题的应用以及侧重函数的意义、思

13、想和方法等几个方面。考查函数的呈现方式也灵活多样,无论在填空题、选择题,还是解答题中,都有涉及函数知识的内容,特别在最后一道11分的压轴题中,尤其是二次函数常常起着其他知识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常以函数和直线形(三角形、四边形)相结合的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平行线与三角形“平行线与三角形”既是众多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其它有关知识的依据和基础,相关内容被直接考查是中考数学试卷中的一个考查热点。“三角形”有关知识则是“空间与图形的有关计算、推理论证问题大都要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在中考数学试卷中必然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到这部分内容,”平行线与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主要考法是:直接考查本

14、章内容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定理等。考查三角形与其它知识之间的综合。以探究、开放的形式呈现问题,考查数学猜想和数学论证能力。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考查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利用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平面图形的分解与组合,突出空间观念的考查等,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中均有体现,涉及到这部分知识的试题难度都不会太高,以中档题为主。四边形“四边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以及梯形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承载着培养和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巨大任务,也与图形变换中的”平移”、“轴对称”、“旋转”(特别是其中的中心对称)等重要知识点都有密切、广

15、泛的联系。因此,“四边形”这部分内容一直是中考数学试卷的考查重点。“四边形”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方法是:考查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突出了灵活应用。考查探究与推理,注重融入合情合理推理内容,也注重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同时也注重与图形变换的有机结合。“四边形”的考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都有可能出现,又有了四边形的问题常常都要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考查“四边形”有关知识的试题的难度通常比前面“三角形”的要高些,是创造几何为主的压轴题(9分题)的主要载体。圆“圆”是特殊的平面曲线图形,具有很多与直线迥异的特性,圆的知识主要分为:圆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有关的一些数量计算。虽然课程标准降低了这部分内容的定理数学和演绎证明的要求,但在当前中考数学试卷考查的知识中“圆”仍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并形成以圆有关计算题为主的格局。圆也是高中课改年级继续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圆”这部分内容的主要考法是:借助实物模型灵活考查圆的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对称性、圆周角定理和垂径定理;利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应基础知识;以计算的形式考查圆锥、圆柱的展开图及弧长公式、扇形的面积公式。圆的考查一般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进行,分值大约为6-9分,解答题一般不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