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9486102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题(附真题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下列天气符号代表“小雨”的是()ABCD【解析】【分析】读图可知A为晴天,B为小雨,C为东北风,D为大雪;故答案为:B。【点评】下图为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学习地理时,同学们可以通过地理演示或模拟实验,获得直观的地理知识。根据下面四幅图示内容,完成下列小题。2同学们在学习地球运动时,最可能做的演示或模拟实验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3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坡度、土质、降水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A植被覆盖率低,不易发生水土流失B植被覆盖率高,容易发生水土流失C植被覆盖率低,对

2、水土流失无影响D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解析】【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

3、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3)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水土流失。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遇到暴雨,泥沙很容易被带走,导致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同时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等活动使得地表越来越疏松,水土流失也越

4、来越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首先重在植树种草,其次是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水灌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2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故答案为:D。3读丙图可知,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植被覆盖率越高,越不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为植被具有很好的巩固水土的功能;故答案为:D。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如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A(30N,30W)B(30N,30E)C(30S,30W)D(30S,30E)5关于乙点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极圈上B位于甲点西南方C位于西半球D位于北温带地区【解析】【点评】判断一

5、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4读图可知,甲位于0经线的右侧,所以是东经,位于北半球,所以是北纬,所以经纬度是30N,30E;故答案为:B。5A.乙点位于赤道上,A错误;B.乙位于甲的西南方,B正确;C.乙位于0经线,西经20的东侧,所以是位于东半球,C错误;D.赤道是热带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如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图中山峰与A地的相对高度是()A285米B385米C485米D685米7图中河流AB段所在的

6、山体部位为()A山峰B山谷C陡崖D山脊【解析】【点评】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6读图可知,山峰的海拔是685米。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所以A点的海拔是4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海拔之差,也就是285米;故答案为:A。7AB段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7、所以是山谷,同时只有山谷才会发育出河流;故答案为:B。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图1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据此完成各小题。8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D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9澳大利亚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的产业是()旅游业采矿业冶金业种植业ABCD10澳大利亚大量铁矿石运往日本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A水路运输B铁路运输C公路运输D航空运输【解析】【点评】(1)

8、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与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在陆地则常常形成山脉,火山和地震现象频发。世界上有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澳大利亚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北隔海与亚洲相望,西南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澳大利亚东部为大分水岭,东坡降水丰富,气候适宜,西坡降水稀少,中部为广阔的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广泛分布着沙漠。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牧绵羊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矿产种类丰富,很多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位,被

9、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大陆常年孤立于其他大陆,自然环境稳定,生物演化很慢,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8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地震和火山现象频发;故答案为:C。9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因地制宜发展采矿业和冶金业;符合题意的是,故答案为:D。10澳大利亚到日本距离远,想要运输大量的铁矿石的话,海洋运输成本最低,运量最大,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故答案为:A。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如图为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共同的

10、地理特征是()A西临大西洋B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黑种人为主D实现了农业地区专业化12欧洲西部居民饮食结构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列框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东温带海洋性B一东一热带雨林C一西一温带海洋性D一西一热带雨林【解析】【点评】(1)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置在欧洲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工业发展早,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欧洲西部大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同时欧洲西部的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因此在欧洲西部,乳畜业非常发达。(

11、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11A.西欧地区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共同特点是西临大西洋,A正确;B.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气候为主,B错误;C.欧洲西部以白种人为主,C错误;D.欧洲西部以畜牧业为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不发达,D错误;故答案为:A。12欧洲西

12、部位于大陆的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泛,地形以平原为主,所以草原广布,畜牧业发达,人们习惯以肉和奶制品为主食;故答案为:C。13如图所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就地取材建造的典型传统民居是()A窑洞B茅草屋C平顶碉房D砖墙斜顶屋【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炎热干燥,草原广布,森林资源稀少,所以该地就地取材便利的资源是茅草,茅草屋还可以通风透气;故答案为:B。【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14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B北极地区主要以陆地为主C南极地

13、区被称为“白色荒漠”D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解析】【分析】A.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南,A错误;B.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B错误;C.南极地区的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C正确;D.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

14、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15游客在青藏高原旅行途中,可能的旅游经历是()A见到当地特有动物树袋熊B观看到当地藏族节庆活动那达慕节C遇到身着藏袍的当地居民D购买到当地的特色食材莲藕和竹笋【解析】【分析】A.树袋熊是澳大利亚的特色,A错误;B.那达慕是蒙古族的特色,B错误;C.藏族的特色服饰是藏袍,C正确;D.莲藕和竹笋生长在湿热的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青

15、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黄河之水润泽沃野,筑就秀美粮仓,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成就人水和谐的典范。如图为黄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两地被誉为()A“东方明珠”B“塞外江南”C“中华水塔”D“东方甜岛”17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生物措施是()A陡坡开荒B围湖造田C植树种草D采矿修路18农业节水是成就人水和谐的重要方面。下列体现农业节约用水的合理措施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污水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