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作业.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485824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主义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行为主义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行为主义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行为主义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为主义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主义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教育心理学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班级:学前教育1121班学号:1112212102姓名:陈琛评述行为学习理论姓名:陈琛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本篇文章通过对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等理论的学习,得出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优点、不足之处等,通过对行为学习理论的学习总结出我们在学习中要吸取的方面,以及需要改的不足之处。关键词:行为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 联结主义 操作性条件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学习者认为,行为是学习者

2、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做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巴普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巴普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巴普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

3、的最基本的机制。巴普洛夫指出了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1)习得律。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称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这阶段必须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巴普洛夫称这是影响条件反射形成的一个关键变量。无条件刺激,在条件反射中起着强化作用。强化越多,两个兴奋让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就越巩固。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条件反射也将会减弱并且消失,这称之为条件反射的消退。(2)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唤起反应。(3)分化。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泛化是指对类似的事物

4、作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刺激的差异的不同反应,即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以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通过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有机体有机体可以把一个无关刺激作为有关刺激的信号,从而可能辨别周围世界,知道外界事物之间的一定关系,得以预见与避开有害刺激,预见与趋近有益的刺激。华生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者,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而

5、形成的。华生用条件作用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根据这一实验,华生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根据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根据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而学到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将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教师让学生在群体竞争与合作学习中,或

6、者创造一个舒适的读书角,或者提供温暖、舒适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产生温馨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泛化到学习活动中。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学习心理。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并不具有推理演绎的思维,并不具有任何观念的作用。动物的学习方式是试误的,即动物是通过反复尝试错误而获得经验的。这种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感应结”。因此,学习即联结的形成与巩固。桑代克把从动物的实验研究中所揭示的种种规律应用于人类的学习,认为人的学习可塑性要比动物大很多,行为也更复杂。但也基于本能,以刺激反映的联结为准则的。因此,桑代克把人类的学习方式分为四类:普通动物式的形成联结;形成含有观念

7、的联结;分析或抽象;选择性的思维或推理。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律的实质就是强化刺激与反应的感应结;效果律,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桑代克强调刺激与反应形成的一切联结都以应用和满足而增强,以失用和烦恼而减弱。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这两条主要的学习定律。教师应当了解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和喜悦上。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将作业中的乐趣讲给学生听,或以自己的热情激

8、起儿童的准备;要仔细地规定和严格地控制反应的顺序,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形成所需的习惯;要注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疲劳和厌倦;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可使学生感到十分困难,因而导致气馁。斯金纳在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并把在动物学习实验研究中所确定的一些规律,用之于教学,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这些曾得到广泛的支持。斯金纳宣称自己的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性的行为主义;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一是操作性

9、行为,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他通过实验,研究了动物和人的行为,总结出了习得行为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规律。他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有效地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过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机制。这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和程序教学中去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把意识的作用排除在科学之外是不可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知道自己的行动与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操作环境或改变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

10、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环境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教学单元,在强化的帮助下对教学单元的内容进行学习,才能使强化的频率被最大限度的提高,将出错带来的消极反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在斯金纳条件反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

11、刺激反应强化的原理,制定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小步子原则。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小步子学习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2)积极反应原则。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做出积极反应。(3)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做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作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4)自定步调原则。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的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

12、内动力。(5)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是学生每次都尽可能做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有明显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从只注重“教学刺激物”的设计发展到对“学”的强调。在以班级授课为教学单位中,推广了全面教学的改革。行为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他也有不足之处。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

13、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效果律指导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如口头表扬等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作。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为教学奠定了基础,他主张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研究。斯金纳认为,行为实验分析关注的是环境事件与有机体行为之间的联系,即要考察实验操作是如何引起行为变化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的效果,学习收获都是由环境决定的。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要充分注意环境,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创造各种刺激条件,安排多种刺激因素,以形成对学习者多方面、多角度的刺激和影响。要重视强化的设计。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注意设计及时的反馈,让学习者在使用时能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练习的结果,获得正确的答案。要重视程序教学。提供适合不同个体的学习要求,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