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476986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学设计[8].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黑河五小 黄玉梅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3.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谋略。2.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课前准备:1.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1. 导入: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上学期学习了一篇课文是三顾茅庐,那里出现的人物都有

2、谁?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是刘备费劲了周折才请到的贤才。2.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解释题目:题目是一篇课文的精华,你认为课题中哪个字是最重要的?(借)(孩子们,假设你要是向别人借东西,是不是也得必须有个理由啊?在借的过程中说明原因、准备说什么、经过怎样、最后结果如何。那么咱们现在就按照这个顺序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是怎样进行分段落的?段意又是什么?)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2.草船借箭的原因、准备、经过、结果。3.学生汇报:给文章分段:一(l、2)、二(3-5)、三(

3、6-9)、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主要内容。四、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课文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呢?(诸葛亮)同桌间或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一下,你们认为诸葛亮是通过哪些事,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用四字词语来评价他吗?(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等。1.“知天文”:1)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2)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4)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

4、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文,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知天文体会诸葛亮识天文的神机妙算。2.“知地理”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置,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安排。)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顺风顺水(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

5、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板书:知地理3. “知人心”: 1)知周瑜(嫉妒贤能)(1)“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谋就完了。”(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口头完成填空。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2)知鲁肃(大局为重,忠实守信)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

6、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表现了诸葛亮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3)知曹操(生性多疑)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

7、,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笑出了英雄本色。)4.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人物的心理,归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过渡语:“草船借箭”中的“借”字可以换成什么字呢?为什么课文用借而不用其它字呢?五、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4)士兵作用。(擂鼓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3.再次总结诸葛亮。六、总结全文: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前后照应)七、拓展:1.一首词。(机动) 2.读三国演义(机动)八、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