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夏县实验中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15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947578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夏县实验中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15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西省夏县实验中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15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夏县实验中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15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夏县实验中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15三国鼎立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三国鼎立 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背景、时间、交战双方及作用。2.把握三国鼎立形成的时间、人物、都城。3.把握三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实行的措施。重点:赤壁之战难点:如何评价三国鼎立的局面教师寄语: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愿你们在前行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幸运的大厦。自主学习:(试一试,你一定能行!)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题目1、官渡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是 和 。地点 。结果: 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是 和 ,地点 。结果: 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3、三国鼎立的形成:

2、魏: 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 ,定都 ,东汉结束。蜀: 年, 在 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吴: 年, 称帝,国号吴,定都 。4、三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 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 行销三国;吴国的 发达。5、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到达 。合作探究:(大胆交流,让自己的思维在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什么精神?4、读下图,请回答: 此图反映的是何时的什么战役?这次战役中交战双方中谁失败了?原因是什么?这次战役中失败者曾取得过何战役的胜利?这次战役有何重要历史

3、意义?课堂检测:(做一做,相信你有很多收获!)1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D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 )A孙权 B刘备 C诸葛亮D周瑜3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 )(2)说出曹操参与的两个著名战役的名称和战役的时间、作用。2、“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虽名微而众寡,然曹虽能克绍,以弱胜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曹以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引自三国志诸葛亮传该材料中画线的第一句

4、指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局面?为什么说“曹虽能克绍,以弱胜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诸葛亮当时提出了怎样的对策?这一对策实践的结果如何?3、归纳你学过的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名称时间交战双方结果作用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A曹操 B周瑜 C孙权 D诸葛亮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5官渡之战交战的双方:一是占据河南的( ),另一个是占据河北的是(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6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在吴国最发达的是()A纺织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农业7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A袁

5、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8“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A刘备 B周瑜 C孙权 D曹操9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都发生在北方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C都是以少胜多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10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操 B司马炎夺权影响魏国统一C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D曹魏的国力日渐强大11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12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台州13、下列人物不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14、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袁绍与曹操B曹操与刘备C曹军与孙刘联军D刘备与孙权1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结束后C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