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473428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货币供应量M的影响因素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经济学论文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已突破100万亿,居世界第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们目前庞大的货币供应量?过多的货币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本文首先研究了CPI与M2的影响关系,试图通过研究M2的量来研究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情况;接着又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利用EViews软件建立关于M2的多元回归模型,得出GDP、利率及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2的供给。间接为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M2与通货膨胀及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提供借鉴内容。关键字:货币供给量、GDP、外汇储备、利率一、理论分析与变

2、量选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

3、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货币供应量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居民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各国央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调控经济主要手段的重要原因。选择M2作为衡量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系统的发展,各国央行逐渐将货币调控的目标放在了与利率有一定敏感度且利于控制的M2上。M2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较好地体现社会总需求的变化,体现了经济活动中的长期购买能力,被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

4、外,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M2所具有的流动性也在不断提高,对经济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而且更能影响长期的经济均衡问题。央行在4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贷款1.06万亿元。同时,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3月末,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居世界第一。我国目前如此庞大的M2规模,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影响的呢?本文经过分析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M2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即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基础货币由央行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而适量发行,因此GDP的增长

5、意味着生出的成品的增多必然会导致货币的大量供应。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出口导向的产业政策,对外贸易顺差导致了大量的外汇存底,积累了大量美元,外汇并且外汇管理还是最初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并通过银行的创作功能使M2余额急剧增加。货币供应量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而产生的。影响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主要因素就是存贷款利率。当两者的利率差扩大时,银行就会大量贷款获利,从而造成货币供给的增多。在假定贷款利率不变情况下,存款利率对M2有反向影响。(虽然准备金制度影响商业银行放贷款数量,但由于超额准备金制度和同业拆借的办法可以抵消影响,因为认为法定准备金对M2的影响不

6、显著。)针对上述分析,本文选取建立两个回归模型,一个是CPI受M2影响的模型,一个是M2受GDP、存款利率及外汇储备等因素影响的模型。二、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从1978年201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数据见附表。根据前文的分析,可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其中:Y:货币供应量M2X1:国内生产总值X2:一年期存款利率X3:美元外汇储备将197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输入EViews中,得到如下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图1因此可得样本回归函数为:(1.35) (9.47) (-2.25) (6.00)R2=0.9949 F=1888.06 D.W.=1.03下面我们对模型进行检验。三、模型

7、检验及修正1.经济意义检验参考前文关于变量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各变量前的参数及符号均基本符合实际的经济情况,是符合实际的。2. 统计检验可看出,模型的可决系数较高,达到R2=0.9949,Y变化的99%可由这四个变量的变化解释;F=1888.06,伴随概率为0,说明模型整体的线性也通过了F检验;在5%显著性水平下,除截距项外各变量参数的t检验值也通过了检验。3.计量经济学检验(1)多重共线性检验做X1、X2、X3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如图:可看出X1和X3间存在较高的共线性。分别作Y关于X1,X2,X3的回归结果如下:(1)(-4.66) (51.72)R2=0.9885 D.W.=0.70(2)

8、(6.16) (-4.28)R2=0.3718 D.W.=0.16(3)(4.57) (31.86)R2=0.9703 D.W.=0.15可见,M2受GDP影响最大,因此选(1)为初始回归模型。将其他变量逐步引入初始模型中,发现引入X2和X3后模型拟合优度均有提高,考虑到经济变量虽时间有同步变化性,故忽略X1和X3间的相关性,认为他们都对Y有显著影响,且前面已证明通过了检验。故模型不做改变。(2)异方差性检验在EViews中用white检验来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结果如下:图2可看出X2X3的平方项的参数的t检验是显著的,且White统计量为30.29,伴随概率为0.004,在5%的显著性水

9、平下,拒绝同方差性这一原假设,方程确实存在异方差性。下面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过程如下:得到回归结果如下:图3因此回归表达式改为:(7.47) (74.30) (-9.77) (23.66)R2=0.9993 F=14489.92 D.W.=1.07可验证模型已不存在异方差性,且模型的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各变量的t检验值也有所增加。(3)序列相关性检验作残差项与时间t及与的关系图如下:图4可看出随机项存在正序列相关性,下面具体验证。D.W.检验在5%显著性水平下,n=33,k=3,查表可得dL=1.32,dU=1.58,D.W.=1.071.32,因此可认为模型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性。下面再

10、用LM检验验证。拉格朗日乘数(LM)检验如下图所示,构造辅助回归模型其中为原模型OLS估计后的残差项。用EViews计算得:得含1阶滞后残差项的辅助回归为:(0.62) (-0.67) (-0.52) (0.71) (2.76)R2=0.2353于是,LM=320.2353=7.53,该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1的分布的临界值,由此判断原模型存在1阶序列相关性。接着检验模型是否存在更高阶的序列相关,如下:可看出,模型还存在2阶序列相关,但不存在3阶序列相关性。运用广义差分法进行自相关的处理,采用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进行修正。结果如下:回归结果为:(1.96) (13.08) (-3.28

11、) (6.57) (3.90) (-3.83)R2=0.9975 F=1882.18 D.W.=1.82在5%显著性水平下,1.74=dU D.W.4-1.74(样本容量31),可知模型已不存在1阶自相关。四、结论与模型分析经过上述模型检验与修正后,得到最终的回归结果为:(1.96) (13.08) (-3.28) (6.57) (3.90) (-3.83)R2=0.9975 F=1882.18 D.W.=1.82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变动一个单位,将引起货币供应量1.2102个单位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出口差额每变动一个单位,将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4.4

12、443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每变动1%,将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2247.98个单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每变动一个单位,将引起货币供应量变动15.0149个单位。并且,该模型反映了99.89%的真实情况。通过上面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内生产总值、我国进出口贸易差额、一年期存款利率和外汇储备等因素确实对货币供应量存在影响。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大,货币供应量也在不断增多,以购买更多的商品,维持物价的稳定与经济平稳增长。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利率增大,会导致居民储蓄的增多,从而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我们目前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也是

13、造成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的原因,由于持有美元等外汇,为了维持本国币值的稳定,就不得不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的大量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因此要限制货币的超量供给。五、模型缺陷由于采取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未进行平稳性检验,可能导致回归并不可信,另外由于GDP等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存在时滞性,故还应引入滞后变量进行回归。再者对变量的随机性也没有进行检验。不够该模型已基本能够说明问题。六、参考文献:1王琴. 广义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视角(下),2011,06:135-136.2沈昊驹,周松月. 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4:32-38.3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