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94682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节能技术政策6781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节能技术政策2006-3-30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发文单位:铁道部 文号:铁计1999117号发布日期:1999-9-7执行日期:2006-3-30一、铁路利用能源的原则1.1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规定:铁路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突出技术创新,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铁路传统产业,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这一总体要求,铁路能源利用应坚持先进、合理、节约原则,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依靠技术进步来降低能源消耗。1.2铁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细则中指出:铁路应当加强节能管理,优化牵引动力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2、,降低单位产品能耗,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铁路向节能型发展。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及国家制定的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合理用油及合理用水等各项规定,使铁路运输及工业生产有关工艺、耗能设备的主要能耗指标均应达到国家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应进行更新或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1.4提高“资源意识”、“节能意识”、“环境意识”,转变传统的粗放经营和能源消耗型经济观念,向集约型、节能型发展,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铁路节能管理运行机制。二、优化结构,降低铁路能源消费2.1改进和提高牵引动力质量,有效提高铁路运输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在高速

3、铁路、客运专线、主要繁忙干线、运煤专线、长大坡道及长隧道等线路上积极采用电力机车,提高铁路运输电力牵引比重。发展功率因数高、谐波分量少的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牵引以大马力、高效率机型替代小马力、高能耗内燃机车。2.2发展新型客货车辆。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提高货车强度,减轻车辆自重,加速车辆轴承化,减少轮轴摩擦,降低能耗。2.3铁路线路要发展重轨及75公斤钢轨和无缝线路,均衡提高铁路线路的整体承载能力,减少列车运行的冲击和阻力。2.4铁路工业企业要合理组织专业化生产,达到规模经济。逐步实现高耗能工艺如电渡、铸锻、热处理、制氧等的专业化生产。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各种炉窑。2.5铁路施工应按

4、工程设计要求合理组织施工,在轨道、路基、桥涵、隧道施工中采取先进的施工方法,使用高效机具设备,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完成建设项目,降低工程单位产品能耗,节约施工能源消耗。2.6发展推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淘汰国家明令公布的落后高耗能设备和工艺。三、铁路运输节能技术措施3.1合理利用运输能力,科学编制列车运行图,以利于运输节能。3.1.1优化路径。运输组织一般应安排运营成本低,燃料消耗少的线路,以减少能耗,降低成本。3.1.2优化列车编组。少开不合理空车、欠重车,尽量组织直达列车,减少临(零)解列车,均衡上下行车流,避免单机、副挂。3.1.3优化牵引定数。机车与牵引吨位合理配备,

5、在规定范围内,力争组织满载货物运输,尽量减少欠重欠轴,提高机车运用效率,避免多耗能、损坏机车等不良影响。3.1.4优化机车运用,根据运输情况,合理配置机车。要科学合理的组织行车调度、机车调度,减少专用调机,少放单机。3.1.5优化列车运行图。在确保安全运行前提下,在行车途中,尽量减少停车次数;合理规划牵引区段,尽量采用长交路作业,发挥机车效能,减少能源空耗损失。3.2严格按检修规程检修机车,确保机车检修质量,保证机车良好的热力状况、柴油机燃烧状态和恒功性能。3.3要保证燃油、燃煤及供电质量。注意燃料油密度,燃煤要湿润好、混合好;提高电力牵引供电功率因数和牵引变电容量利用率;加装谐波、滤波装置,

6、减少谐波分量和负序电流;采取降低接触网损耗的技术措施。3.4对机车用能实现全过程管理。消除跑、冒、滴、漏;提高乘务员操纵水平,保持机车在经济区运行;计量、考核准确,奖罚适当。3.5严格空调客车制冷制热管理,应安装自控装置,按规定温度调节,避免车箱过冷、过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减少不必要能耗。3.6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要加装新型轮轨自动润滑装置,减少磨耗和阻力,降低机车能耗。3.7在寒冷地区采用燃油自动加温装置预热保温措施,减少内燃机打温用油。3.8采取优化增压器压力、提高最大气缸压力、降低活塞速度、燃料空气混合稀化等技术措施改进内燃机车。研制涡轮增压发动机、涡轮复合发动机、绝热涡轮复合内燃机、超

7、高增压内燃机等新型节能内燃机。四、节约用热技术措施4.1推广热电联产,热、电、煤气三联产及热、电、冷联供,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单台容量50兆焦时(20吨时)及以上供热锅炉,热负荷年利用4000小时以上,经技术论证确有效益者,应积极进行建设或改造。热电联产必须坚持以热定电的原则,选择适当的热化系数确定供热机组的规模和机型。在保证机组经济稳定运行前提下,应当优先采用背压式或抽气背压式机组。发展热、电、冷三联供,扩大夏季热负荷,使锅炉出力与负荷相均衡。4.2随着国家对城市能源结构由煤炭为主向城市煤气、天然气为主的调整,铁路系统对燃煤的耗能设备应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其热效率,减少城市空气污染。4.3

8、按照国家对城市集中供热的要求,铁路供热应争取纳入当地城市供热规划,尽量实现集中供热。对没有条件进入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的铁路地区,应建立区域集中供热系统。区域锅炉热效率要达到7585,并应采用热水采暖。在集中供热中,应积极开展微机监控系统的利用,对锅炉运行和供热质量进行监控,以最经济的能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4.4供热管网保温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没有达到标准的要对原有热网进行改造,使其热效率在95以上。铁路热力管网一般宜采用矿物保温材料如矿棉、岩棉、玻璃棉、聚氨脂发泡材料、微孔硅酸钙、稀土保温材料或新型复合保温涂料,并应按经济厚度保温。要注意保温材料外防水工程作法,外护、防水层应按国家标准安装,有

9、一定强度,不能漏水,要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对热网的阀门、法兰、管件进行保温,保证阀门及附件的性能和密封,管网总泄漏率应在2以下。同时考虑阻力损失,不同的阀门造成系统能量损耗差别很大,一般全通径球阀、闸阀、蝶阀能耗最小,截止阀、旋塞阀能耗最大。条件适宜的地区可采用成熟的保温结构进行无沟直埋式敷设,做好防水处理,如采用大型多孔混凝土块保温结构、浇灌地沥青保温结构、高密度聚乙烯套管保温结构、聚氨脂发泡保温结构和TO树脂多功能防水防腐材料等。对输油伴热管应外敷导热胶泥,提高伴热效果。4.5对蒸汽管道及用汽设备,应根据不同使用要求配置合适、可靠的疏水阀,以减少热损失,增加用汽设备的汽化潜热,保证蒸汽管网、

10、用汽设备的正常运行。疏水阀漏气率应不大于3。4.6在蒸汽供热系统中,用汽设备产生的凝结水,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必须回收,凝结水回收率不得小于60。应开发、应用先进的蒸汽管网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二次蒸汽利用技术、高效可靠的管网产品及蒸汽温度控制技术。对新建项目的蒸汽管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现有蒸汽热网存在问题的进行改造。4.7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能量的按质利用是合理的用能原则。要尽量防止能量降质使用,做到重复逐级多次利用,提高能量品位和搞好低质能利用等。电或蒸汽加热同样可以满足需要时,应优先采用蒸汽加热;高温或低温蒸汽同样可以完成时,应优先采用低温蒸汽;蒸汽应避免节流降压使用,可采用高

11、参数蒸汽凝结水减压闪蒸,用于低参数蒸汽用途;减少加热器中冷热介质传热温差,而采用逆流方式;传送过程中尽量降低阻力,减少压力降;避免设备低负荷运行而造成品质浪费现象;适当利用热泵系统,将低品位热能转换成高品位热能,提高能量利用率。4.8在蒸汽用量波动较大的供热系统中安装蒸汽蓄热器,自动调节设备用汽和锅炉供汽之间的不平衡,使锅炉在稳定工况下高效率运行。4.9更新改造能耗高、技术落后的工业窑炉。改造并提高加热炉、均热炉、锻造炉、火焰热处理炉、干燥炉等设备的热效率。燃煤工业炉的热耗必须达到国内一等炉水平,燃气和特殊用油加热炉热耗应达到特等炉水平。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炉。4.9.1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炉

12、膛内表面贴耐火纤维,采用超轻质耐火砖砌体,全纤维炉衬,减少炉表散热损失及周期性炉的蓄热损失。推广强化传热、炉温均匀及节能的新炉型,逐步扩大炉子热工自控及空气燃烧比例自动调节。4.9.2对三相电弧炼钢炉电极调节方式、变压器、电抗器、短网等电器设备进行综合技术改造,减少吨钢电耗,节约电能。推广采用直流电弧炉技术。4.9.3新建工业窑炉应向连续化、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推广全纤维结构工业炉。4.10加速工业锅炉的综合节能改造。凡达不到GBT1531794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中规定的热效率、排渣含碳量、排烟温度及空气过剩系数等合格标准的,属设备本身问题应进行改造。4.10.1做好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

13、。应着重在节能拱、炉墙保温、密封,炉排分段送风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造。提高配套辅机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工业锅炉自控水平。4.10.2推广应用锅炉分层燃烧给煤装置,使链条炉燃烧合理。4.10.3要根据具体情况,引入不同的、业已成熟的技术对工业锅炉进行改造。如热管空气预热装置、炉膛蒸汽二次风助燃装置以及红外辐射涂料等。4.10.4在有条件的企业,新置或更新工业锅炉时应选择热效率高的锅炉,如循环流化床锅炉、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等。4.10.5搞好锅炉给水水质处理、给水除氧和锅炉排污,控制锅炉给水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锅炉水质技术标准。4.10.6在分散的铁路沿线和施工工地宜推广使用节能炉灶、饮水茶炉安装磁化除垢器

14、。4.11推广先进的燃烧装置。发展粉煤旋风燃烧技术。1000以上高温燃气、燃油炉,采用预热式烧嘴、高速烧嘴、全热风烧嘴及辐射杯烧嘴,DZ型低压比例调节油烧嘴。开发应用脉冲式燃烧、触煤燃烧及超声波雾化油烧嘴等新型燃烧装置。4.12更新改造换热设备。推广板式换热器、螺旋管式换热器、螺纹板式换热器。开发应用喷流换热器、陶瓷换热器、流化床换热器等高温换热器。推广采用热管、热泵等低温换热器。4.13槽类加热设备除对器壁及底板搞好绝热外,表面应加盖或采用其他方式(如放置隔热球)进行隔热,减少器壁及液体表面散热损失。4.14采用高效节能新技术,如远红外、等离子、感应加热等。感应加热比电阻炉、周期盐浴炉的能源

15、利用率可提高一倍。在应用远红外技术时,应遵从波谱匹配原理,且加热温度低于150时不宜采用。电加热时,可采用电热红外辐射元件。有燃气且工艺可行时,可不选择电加热,而优先采用多孔陶瓷燃气远红外辐射板或金属网元件。热源为蒸汽的,则宜选用低温型远红外辐射涂料。4.15推广电液锤和空气锤,逐步淘汰蒸汽锤。4.16水泥生产要逐步淘汰土立窑和湿法中空回转窑。机立窑应采用成熟的节能技术及对粉磨系统进行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回转窑应采用新型立筒预热,五级旋风预热、窑外分解和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4.17要逐步淘汰能耗高的机械空气分离制氧机组,推广液氧工艺。五、节约用电技术措施5.1企业供用电。5.1.1企业应根据负荷等级、容量和分布情况选择供电电压等级;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调整不合理的线路布局,降低企业受电端至用电设备的线损,线损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企业受电端电压在额定电压范围之内,企业内部供电电压偏移允许值,一般不应超过额定电压5。要及时调整企业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合理分配和平衡负荷,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