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946605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1、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短长等,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共33篇,分国别编辑,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2、题目解

2、说邹忌,战国时齐国人,曾任相国。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纳:采纳、接受;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接规劝,使之改正错误。齐威王, 是位贤明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一、解释加线词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邹忌修八尺有余( )齐王纳谏( ) 朝服衣冠( )( ) 孰视之( )何能及君( ) 私我( ) 客之美我者(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闻寡人之耳

3、者( )王之蔽甚矣( ) 皆朝于齐( ) 旦日( ) 与徐公孰美( ) 窥镜( ) 时时而间进(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二、通假字孰视之 三、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朝服衣冠 朝:( ) 服:( )(3)私我也 私:( )(4)王之蔽甚矣 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 )(6)吾妻之美我者 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 今义: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 今

4、义: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 今义: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 今义: (7)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义: 今义 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吾妻之美我

5、者,私我也(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虽欲言,无可进者( )5.下面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C.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D.虽欲言,无可进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6.填空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 。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齐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7、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四、阅读探究:1、翻译下列句子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b吾孰与徐公美: c忌不自信: d朝服衣冠: e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6、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f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填 空这篇课文记述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 ) 的道 理,进而讷谏齐王纳谏,使齐国( )的事。邹忌用的是( )的方法,得出了( )的结论。3、体味语言对于急忌的询问,其他人的回答怎样呢?朗读这三句话,体会三者在语气上的区别。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阅读探究:一、理解课文,分析人物 1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他们是怎样回答的?2、邹忌的态度怎样?为了证实妻、妾、客的话采取了哪些行动?得到了什么结论。3、由此,他想到了什么?他是用什么方法讽谏齐王的?他的结论是什么?4、邹忌见齐王后

7、采取了哪些措施?5、文中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属于说明描写?有说明作用?6、你怎么评价齐王?7、邹忌具有哪些特点二、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1、为什么说邹忌进谏的方法很巧妙?邹忌为什么不直谏而要“讽谏”?2、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课外拓展延伸: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8、,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1)王之蔽甚矣( ) (2)臣之妻私臣( )(3)皆以美于徐公( ) (4)以与饥寒者( ) 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能谤讥于市朝 B:之 (1)饱而知人之饥 (2)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 (1)以与饥寒者 (2

9、)皆以美于徐公 D:而 (1)时时而间进 (2)雨雪三日而不寒 3、翻译。(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4、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请进一步探究以上两文的相同点,找出你的一点发现(试题已涉及的除外),并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召公谏厉王弭谤,完成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厖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 1、解释加点的字。 弭谤 厉王虐 国人谤王 民不堪命矣 是障之也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 道路以目 、这篇短文中比喻说理的句子是: 、这篇短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相同点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答案(部分)一、解释加线词的意思。(认为) (光艳美丽) (长,这里指身高) (采纳接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