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9465203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因探索而灵动.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因探索而灵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摘要: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在孩子眼中,大千世界无不充满着神奇的乐趣,如何为孩子提供多元化发展的空间,激发孩子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从小播下爱科学的思想,是我们每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责任。因此,幼儿园应运用多种科学启蒙教育,促进孩子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关键词:科学 启蒙 教育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在孩子们心中,科

2、学只不过是周围的花草树木,身边的各种昆虫、有趣的风云雷电,使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的游戏。 孩子们最渴望了解周围世界,他们经常问大人:“妈妈,太阳为什么只在白天出来?”“爸爸,为什么筷子到水里会弯呢?”“老师为什么鸡有翅膀却不能像小鸟那样飞翔?”这些小问号不正说明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兴趣吗?据说,爱迪生小的时候在课堂上提问:2+2为什么等于4?被老师误认为是在捣乱轰出了教室。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也经常问这问那,比如:为什么太阳会从西落下,从东边升起来,它是在地上爬了一夜吗?还有许多这样的实例都可以证明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发明家小时候都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所带的班里,也有一个很聪

3、明的、爱提问题的小朋友,孩子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问号”。所以作为老师要想把孩子培养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智慧人”就必须适应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时期就开始科学启蒙教育。“要让科学植根于人民,首先要让科学播种于儿童”,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保护、启发并培养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呢? 首先,教师应帮助孩子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其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再次,要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最后,教师应有效地指导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下面就如何对幼儿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

4、)教师应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储备工作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幼儿积累科学的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在探求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世界的科学认识。但幼儿的辨别能力差,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所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抽象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语言对幼儿来说是难于理解的。因此,教师要对于相关的科学知识必须全面地理解,并根据幼儿的认识、学习特点将之转化为幼儿可浅显易懂的、形象直观的知识。 (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兴趣 幼教指导纲要总原则表明“: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

5、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视野。”由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幼儿的认识兴趣。 1.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 认识兴趣是开启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金钥匙。然而,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认知水平几乎处在“盲区”。只能通过引导幼儿去观察周围世界已存在的事实,体验从中获得的启发和认识。通过活动,使幼儿在汲取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探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意识,掌握了认知的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探索对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经验的先决条件。如果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

6、知发展水平,教师又能巧妙设计,那么,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去观察、探索、思考。要给孩子提供认知资源丰富的环境:让孩子养养小动物、种种植物;或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土壤,接触自然,让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探索。比如,让幼儿通过玩泥土来感知泥土的特性。通过摸、压、捏、搓等去感受和区分不同的土质,观察泥土的颜色、柔软度等;再进一步组织幼儿挖掘泥土,观察泥土的性状,当幼儿发现泥土是蚯蚓、小甲虫、小花、小草等动植物的家时,会兴奋不已,探索兴趣会更加强烈。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兴趣最关键是要接受孩子,听听孩子有

7、什么想法,并接受他的兴趣,帮助他发展。比如下雨时可以乘势激起他对“雨从哪里来”的疑问。但是有些知识对孩子来说太深奥,而且有的我们也解释不清楚,但要帮助孩子保持住惊奇感和神秘感。孩子首先需要的也是你对他的探索的鼓励和允许,而不是立刻提供许多现有的知识,标准的答案。 上世纪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曼,他父亲经常带他在树林里散步,在别的孩子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那是一只什么鸟时,他的父亲鼓励他去观察小鸟为什么有某种举动。然后提出假设,再去验证。这是费曼在科学研究中终身使用的方法,他没上学时,父亲就在树林里教会了他。这就是费曼成了科学家,而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孩子却没有。 (三)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幼儿的发

8、展是通过与环境中人和物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同样,幼儿的科学兴趣也必须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产生。为此,我们应先围绕教育目标,师生共创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同时还应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记,消极被动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动手,动口,动脑,主动积极地去活动,去探索,去发现。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各种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并能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去选择一些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在物质环境提供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幼儿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首先,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与现象,同

9、时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多表扬、多肯定、多接纳、多欣赏、多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与探索空间,不过分干扰和限制孩子们的行为,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爱护幼儿的探索“成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注意捕捉幼儿点滴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与满足感。此外,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一起做实验,一起思考,一方面增强了师生互动与交流,一方面也能使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享成功的快乐。幼儿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和相互帮助,他们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发展。 设计科学教育活动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科学教育最终落实到儿童发展上的关键一环。在设计科学启蒙教

10、育活动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科学设计教学中的提问 科学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可以持续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等心理品质。科学设计提问应包括如下几点:1.层次性设计提问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教育原则,呈剥笋式层层深入,这可以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推进活动进程。 2.开放性 所设计的提问要让幼儿必须经过思维加工和探究活动才能得出答案,特别是尽量设计一些能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探索的且有多维答案的问题。 3.灵活性 任何活动只有把计划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如何根据目标进行设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11、,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不能按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所提的问题幼儿不感兴趣,不符合幼儿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应及时作出调整,不断随机应变地调整设问的角度、难度,以便对幼儿进行更好的引导。 (二)重视观察、操作的方法 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学科学的过程比获得科学内容和事实更为重要,儿童去发现事物比知道它们的道理更为重要。这说明幼儿在活动中自主观察探索过程的重要性。教师应对这种观察探索的方法给予有效引导。 (三)维系幼儿探索的兴趣 如果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还未能解决问题,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力求维系幼儿探索的兴趣。纵观我们现在的幼儿科学教育,很多时候缺乏真正的科学启蒙教育和科学启蒙精神

12、。在教学中,一提到科学启蒙,往往想到的就是如何给孩子标准答案,我认为这绝不是科学启蒙的含义。我们要打破我们过去所受的刻板科学教育模式,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机会,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样我们的孩子将来才能有真正的科学精神。即使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相信一些神话的东西,慢慢长大,他总有途径去了解真知,但这个过程比他立刻获得正确答案,更有意义。如果在我们教育孩子时,不知不觉地复制自己从小接受的那一套,我们的孩子就无法超越我们。总之,在进行科学教育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起每位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操作、尝试、敢于幻想,激发幼儿追求科学的欲望,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语言、身体、社会等方面得以全面、充分发展。让他们尽情遨游于科学的知识海洋,去共创二十一世纪光辉灿烂的明天。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潘菽.教育心理学。3、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5、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