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案)大班科学:螳螂捕虫.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946027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详案)大班科学:螳螂捕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详案)大班科学:螳螂捕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详案)大班科学:螳螂捕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详案)大班科学:螳螂捕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详案)大班科学:螳螂捕虫.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主题:昆虫大世界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螳螂捕虫设计意图:本次数学活动来源于我班的主题活动“昆虫大世界”。在一次美工课中,孩子们在画一节一节的虫子,边画边数有几节,“我画的是5节虫”,“我有6节,我画的就是6节虫了”,揣摩着孩子们的话,我思考着,巧妙地抓住这个契机, 将要开展的“数的分解组成”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生成了这节活动。草地、田野、果园,是城市孩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为满足孩子们的意愿,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游戏情景,让孩子融入自然之中;田里有害虫,我们要消灭它,我们来当威猛的“螳螂”吧!活动目标:1. 愉快地参加数字6的分解组成活动。2. 学习6的分解组成方式,探索递增递减规律。3. 能认真

2、观察记录,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活动准备:1. 知识经验:(1) 教师已了解幼儿学习5的分解组成情况。(2) 幼儿已学习5的组成,知道螳螂吃害虫的常识。2. 物质材料(1) 教具:场地上画大圆圈12个,数字卡1-6两套,轻快的背景音乐。(2) 学具:纸虫若干,剪九每人一把,固体胶每人一个,记录表每人一份。3. 环境准备布置“草地”场景,草丛里撒满“六节虫”。活动过程:1. 游戏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入场后,盘腿坐在地上)发现害虫,观察,点数,引出“六节虫”要用螳螂大剪刀消灭“六节虫”。师:我当螳螂妈妈,你们当螳螂宝宝。师:叶子怎么了?幼:破了!被虫咬了!师:毛毛虫像什么样子?你在它身上发现

3、了什么?幼:一节一节的。师:一条一条的,一节一节的。我们来数一数,从头开始数。师:有几节?我起个名字:6节虫。2. 初步尝试探索-消灭“六节虫”要求:剪一条,数一数,说一说把6分成了几和几。师:我把螳螂大剪拿出来消灭它,卡擦一剪。分成了几和几?幼:2和4。师:出示头部,这是几?出示尾部,这是几?师:我的螳螂大剪把6分成了2和4。幼儿抓一条虫,剪一刀。师:小螳螂们,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师:听清楚螳螂妈妈的要求:请抓一条害虫,在位子上面卡擦一剪只剪一刀,看看你6分成了几和几?小心用剪刀,剪刀用完以后放回篮子里面,再回到妈妈这里告诉我你把6分成了几和几。师:消灭完的小朋友回到螳螂妈妈身边,你把6分成了

4、几和几?(回来后坐在地上) 师:分成了3和3的举手。分成了和的举手。3. 操作探索-共有几种方法消灭“六节虫”要求:剪一条,记录一条,说说把6分成了几和几,重复的不记录。(1) 幼儿自己尝试用不同的剪法消灭“六节虫”。试试有几种不同的剪法(6有几种分解组成方法),粘贴并记录。师:嗯,这么多消灭螳螂的方法,还想不想消灭更多的害虫?师:要求:你认为有几种方法,就去抓几条害虫;消灭一条,记录一条;重复的不记录。(展示记录表),用固胶把消灭了的害虫粘在左边的格子里,右边用笔记录下你把6分成了几和几。小螳螂们,请你们开始消灭害虫吧!指导1:我发现一个小朋友方法很好,先把固胶涂在纸上。指导2:不够的去抓。

5、指导3:赶快记录,消灭多了就记不清楚了。指导3:有的小朋友发现了递增、递减的规律。指导4:检查有没有重复的。(2) 小组交流,互助学习。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消灭“六节虫”的,分别把“六节虫”分成了几节和几节,找到了几种方法。指导1:小组讨论,选一个最好的出来,并说一说为什么。指导2:及时发现错误改过来。指导3:你用了几种方法?指导4:请帮助没有完成的小朋友。4.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6的分解组成方式小结:孩子们上了大班学会了合作。(1) 请小组代表讲解记录“我们组有几种分法,6可以分成几和几”。(2) 教师演示6的分解组成方式,小结6有5种分解组成方式。师:你最喜欢谁的记录?为什么? 幼:整齐。师:

6、这些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她用了几种方法?师:某小朋友找到了4种方法。她还差哪一种分法?漏记了!(3) 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出递增递减有规律的记录。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师:某小朋友的记录?幼:尾在右边,头在左边。引导语:头在左边的数字记录有什么不一样?师(对比两张不同的记录表,一张有序,一张无序):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6可以分成4和2,5和1, 3和3,1和5。2和4。师:谁的眼睛亮晶晶?发现有什么不一样?你最喜欢谁的?师:左边12345,右边54321。左边的数字越来越多,右边的数字越来

7、越少。(同时将有规律的数字写在黑板上)。师:换过来,左边54321,右边12345。(老师另备一张,互换规律)小结: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5. 游戏“螳螂跳圈圈”-巩固6的分解组成方式游戏规则:6人站在2个圈圈后面。教师请6组幼儿游戏,教师说:“螳螂螳螂,我问你,6可以分成2和几?”螳螂宝宝回答:“螳螂妈妈,我告诉你,6可以分成2和4”,(拍手)并马上分成2人和4人分别站在两个圈内。螳螂妈妈:“螳螂宝宝,告诉我,2和4合起来是几?”(还原)幼儿站在圈外合拢并回答:“螳螂妈妈,告诉你,2和4合起来是6”。比一比哪一组站的又快又对,游戏反复几次。活动结束,在音乐伴奏下

8、螳螂妈妈带着螳螂宝宝跳到外面草地捉虫子。活动延伸:在生活活动中巩固6的分解组成方式:找一找6只笔、6本书、6个积木有几种方法。引导孩子探索出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互换及互补的关系,运用6的组成分解知识探索7的分解组成。反思:设计意图,对程老师设计思路的一个不完整的再现。准备:三保左园长和刘仁敏老师说:能不用凳子的尽量不用凳子,让孩子在有要求的规则下自由活动。大班数学6的分解组成教学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

9、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

10、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