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945605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发言材料 整合资源瞄准基地积极探索残疾人扶贫开发新路子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典型经验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 同志们: 这次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我县召开,是对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此,我代表XX县区残联和全县残疾人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县地处浙西XX县区,地域面积多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全县共有万残疾人,其中贫困残疾人有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自我县残疾人事业“九五”和“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直接指导下,我县始终把残疾人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

2、重来抓,年曾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在扶贫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残疾人扶贫工作同县情和残疾人实际相结合,针对我县地处山区的特点和残疾人数量多、贫困面大、扶持难度大的实际状况,不断创新扶贫思路、扶贫方式,强化扶贫实效,积极引导残疾人走扶贫开发的路子,尤其是通过开发“残疾人扶贫基地”,以基地带动和辐射残疾人从业和就业,逐步实现了残疾人扶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使全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县累计扶持人,共投入多万元资金。贫困残疾人口由年的减少到年末的人,有名残疾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下面,我就县残疾人扶贫基地开发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3、。 我县的残疾人扶贫基地开发工作,自年县残疾人服务社成立后正式起步的.到目前为止,我县共建立了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其中:自强型个(杨裕宗的生态养殖基地、黄光荣的花卉基地、刘献平的水果基地、赖贤其的异地开发名茶基地),辐射型个(徐章坤的养猪基地、罗水舟的养鸭基地、罗来飞的水果基地),入股就业型个(碧云天有机茶基地和福运生态茶叶基地)。目前,这个基地运作情况良好,效益明显且各具特色。接下来,介绍几个典型的扶贫基地运作的情况: 自强型扶贫基地之一的杨裕宗的生态养殖基地.该基地是我们在年建立的第一个残疾人扶贫基地。杨裕宗是一位肢体残疾人,家住西屏镇西坌村,开发是的一个集养猪、鱼塘、名优茶和水果为一体的生

4、态养殖基地。养殖过程中,他将猪粪便和鱼塘的烂泥用作种植水果的天然肥料,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生态养殖。自年以来,我们在该基地共投入了万元的资金予以扶持。基地养獭兔多只,养猪由起初的头发展到多头,鱼塘由原先的亩扩大到多亩,还开发了山地水果,养殖年收入由万元上升到万元以上。通过自强不息地奋斗,杨裕宗如今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但他致富不忘那些和自己曾经一样贫困的残疾人,在基地长年安置了名残疾人耕作. 罗来飞的水果基地是辐射型基地之一。叶村乡松山村后原有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山,如今却是一片茂盛的果林,那么是谁改变了这座荒山的面貌.年,罗来飞和村里的名残疾人在参观了自强型的几个基地后,回村就找到村委会承包了这

5、片荒山.于是,他们齐心协力,在那里开辟了一个总面积达多亩的水果基地.由于罗来飞对基地管理出色,并聘用了多名残疾人,去年就获得了万元的收入。据目前水果的长势,如果再继续开发亩水果林,那么,年后,他的水果基地的收入每年可达万元以上,还可以再安排名残疾人来工作,达到大家共同富裕的愿望。 碧云天有机茶基地是我们选定的第一个扶持残疾人入股就业的基地.该基地原名为XX县区白龙茶厂,现改名为县碧云天茶业。该公司始建于年,是我县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也是XX市拥有有机茶基地面积最多的企业之一.属县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该企业年产茶吨,生产的碧云天牌有机茶系列产品碧云天松阳银猴、碧云天春

6、芽、碧云天香、碧云天白茶、碧云天白片和碧云秋露,于年月先后获国家有机茶认证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国第五届“中茶杯”优质茶评比一等奖;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评比金奖;全国第五届“中茶杯一等奖。年月,我们选择了该公司作为扶持残疾人入股就业的基地。基地首批吸纳了名贫困残疾人入股参加生产劳动和分红。股金由市县残联出资,每位残疾人持有股份五千元,股金分红的金额按年计算,实行“保底不封顶”,每人每年不少于元的分红,另可根据企业的效益向上浮动,残疾人在企业参加生产劳动每月可得到元以上工资,股本所有权属县残联,享有权归残疾人,可终身享受,但残疾人死亡后该股份由残联收回并及时转让给其他贫困残疾人。有关合同条款由厂方

7、、残疾人签订,我们残联为监证监督单位,保证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前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执行情况总体水平都较低,一般在-元月,以此标准计,参加分红的残疾人完全可以补充或维持“低保”水准。在企业参加生产劳动每月可得工资元左右,一年可劳动时间约个月,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可达元左右,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地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到目前,该基地以这种方式安置了名残疾人入股就业。该基地在吸收残疾人入股就业后,不断发展壮大.年,公司从樟溪乡中心村迁入县工业园区内,新建厂房面积达平方米。茶叶基地由原来的亩扩大到亩,固定资产由万元增加到多万元,年产茶由吨增加到吨,产值由原来的万元增长到万元。该公司以科学论理,实际的

8、操作方法还带动了多亩名优茶的标准化种植,帮助多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年月,我们在碧云天有机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选定了第二个扶持残疾人入股就业的基地-县福运生态茶业。该公司始建于年月,前身为福运生态茶厂,位于大东坝镇牛角圩村。该厂有茶叶基地亩,并且为邻近两乡两镇的茶农加工茶叶,年生产优质茶叶吨,该厂生产的银猴茶、白茶、香茶等系列有机无公害名茶在今年的XX省名茶博览会上,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第三届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夺得金奖;今年又荣获全国第六届“中茶杯”一等奖。该企业是我县家标准化茶厂之一。今年月份,投资万元,占地面积平方米的新厂房已建成投产。该公司为了将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积极拓宽外销渠道,

9、将产品推向外省市,打响品牌;另一方面做好“公司基地农户的文章,提高农民收入,在我们残联的扶持下,以同样的方式首批吸收了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以元元不等投资入股,采取分红和按劳取酬并举,积极帮助他们走向脱贫致富之道. 如今,对于我们县的残疾人来说,能到扶贫基地打工成了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不仅每月有固定工资,有的基地年底还有收益分红,年收入可达元左右,最高可达元,远远超过了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为此,我们还计划在这两个入股扶贫基地再安置名残疾人入股就业,其中:“碧云天”基地安置名,“福运天”基地安置名。 在创建扶贫基地中,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挖掘潜力,创新模式,使基地逐步走集上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

10、发展道路,以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摆脱贫困。在这里,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扶持残疾人脱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使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根本问题是要解决残疾从业和就业困难,为残疾人共奔小康搭建发展平台.对此,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了全县总体规划,把创办基地列入了扶贫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专门召开残工委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分管副县长多次听取汇报,深入基地调研指导工作,多次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中的疑难问题。年,在我们残联的牵头组织下,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扶贫就业的力

11、度,继续实施县人民政府制订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和县劳动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并深入基层对多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调研,全面掌握了残疾人的生活、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并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就业档案。同时,在残疾人扶贫与就业方面新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例如对贫困的残疾人,在扶贫与就业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技能、资金方面给予扶持救助,为其提供方便服务。同时,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式,充分发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和培育基地,千方百计为残疾人拓宽脱贫渠道,探索出了一条扶贫与就业相结合的基地就业扶残路。至此,残疾人扶贫基地的

12、创建也就成了残疾人就业的主干线。基地的建立,也突显了独具松阳农业特色的效应。 二是开展培训,提高残疾人素质 从整体上来说,残疾人的素质相对较低,从业与就业的能力较差.因而从技能上予以帮扶,是促进残疾人脱贫的重要一环.我们积极对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每年举办期农技培训班,在种植业、养殖业、园艺业、土特产业、加工业等领域,选择一批成熟的实用科技成果在贫困残疾人中推广应用。以残疾人贫困户学会一门实用技术和找到一条致富路为目标,积极开展面对残疾人贫困户实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科技部门也积极派出专家对基地的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在培训方法上,讲求实际、实用、实效,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商品生产基地

13、,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召开扶贫现场会的方式,选择有一技之长、已率先脱贫致富并乐于助人的残疾人,现身说法,现场献技,既传授了技术和劳动技能,又增强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为残疾人参与基地的创业与就业提供了契机。 三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扶持作用。我们主要是依托服务社来创建和发展基地,在服务社成立之初,我们直接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取万元作为注册资金.成立后,由于资金短缺,县委县政府还专门下发文件,开展了一次“捐一天工资,献一片爱心”的捐款活动,此次活动共筹集了万元资金,用这笔款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金。为使残疾人扶贫资金总量不断

14、增加,加大基地项目的实施力度,我们主动与县扶贫办、财政、农行、信用社等部门协调,积极争取中央康复扶贫贷款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认真落实基地建设项目的匹配资金,有效地保障了残疾人扶贫基地工作的开展。去年,在省残联的支持下我们与县农行协作,为“碧云天”基地争取了万元的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基地项目的扶贫方式,使扶贫资金由“及时雨”变成了涓涓“细流”,扶贫基地也成了残疾人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四是充分发挥基地的服务作用。在创建基地中,基地业主积极出谋划策,与我们共同研究发展思路,当好参谋助手,以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精心经营和管理企业,为基地的发展腾飞而努力,成为基地开发建设中的领头雁,使基地较

15、好地发挥辐射带动服务作用. 通过实践,我们在看基地起到辐射到户、带动到人的作用,被安置和辐射扶持的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残疾人的观念开始转变,从过去的救济型向自我劳动型过渡,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等方面所取得成效的同时,更深地感到任务的艰巨,全县仍有多名残疾人生活处于贫困线以下。为此,今后我们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努力:一是加快基地的建设步伐,努力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基地创建要立足于市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论证,选择适合残疾人入股就业发展的基地,采取有偿和无偿扶持相结合,加强技术、信息、产销等方面的服务,形成规模经营,提高效益,使安置的残疾人收入较高,基地也能越做越大.二是进一步加

16、大资金投入,要全方位、多渠道争取残疾人扶贫基金,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基地的管理和监督,不使基地流于形式,使投入的资金真正为残疾人的创业和就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特别是对入股就业这一模式,我们既希望能圆了业主回报社会的愿望,又能解决残疾人的生活出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双赢”.三是依靠科技、教育扶贫,使残疾人掌握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基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并加强对基地的制约作用,把握好基地与就业的关系,以辐射和带动更多的残疾人从业、就业,使基地扶持链越拉越长,越拉越强劲。四是加强宣传报道,争取更多的支持,让全社会关心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 以上仅是我们在基地扶贫工作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和兄弟市县的同志们对我县的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