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结题文档.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45483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结题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术结题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术结题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术结题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术结题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结题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结题文档.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美术结题报告老河口市实验小学美术组结题报告关键词:小学美术 学习兴趣 学习效率 结题报告摘要: 美术新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学习,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课题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效率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性态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小学生只有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激发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十分重视并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

2、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发展。课题确立的背景、目的意义: 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的一种积极的倾向性态度,是人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很大程度在于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习才不会是一种负担,而是内心愿望的满足。小学生学习美术也是一样。因此,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只有形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才能激发创造精神,提

3、高学习效率。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是否有高昂的积极性,并不取决于美术素质与智商的高低,而是在于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学习美术一般都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710岁的年龄段,即中低年段时对学习美术最感兴趣。在这个阶段学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他们善于观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把美术课当作一种游戏活动,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因此美术作业也完成的很好。可是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学习任务的加重,尤其是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升学影响甚小,外在刺激淡薄,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

4、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是美术教学普遍存在的难题,因而,延长和保持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激情,是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才能使美术教育的目标,在学生浓厚兴趣的参与中得以实现。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内容 1、教育心理学理论: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进行什么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心理活动要有效地进行,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从心理活动的视角看,这种最佳状态只有在兴

5、趣浓厚,情绪热烈,聚精会神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在强迫、压制,程度不同的苦恼和烦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过信息的传输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较好的智力,还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以及顽强的毅力,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2、学习心理学理论:小学生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遇事总好问个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积极主动参与并能获得心理感应。3、 快乐教育理论: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快乐与人与外界事物或与他人处于和谐境地,使人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境常常伴生兴趣,兴趣使人产

6、生接近或愿意接近事物(的情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愿望,从而又孪生快乐。也正因为这样,快乐为智慧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在实践中,一旦兴趣衰退趋势出现时,由兴趣引起的快乐情感状态对维持兴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维护、激活作用,用快乐的松懈活动解除兴趣集中带来的紧张,用快乐的向往提供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动力,而这种效应是一切学习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4、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知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情感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在学生兴趣、态度和自我观念中体现出来的。那些带着兴趣和热情的学生

7、会比那些没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学习得更容易,速度更快,达到的成绩水平更高。积极的情感态度可以促进学习,消极的情感态度会防碍学生的学习。三、实验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美术学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始终保持对美术强烈的兴趣。 2、通过学习使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独立完成或在小组内完成质量较高的美术作品。 3、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四、实验的历程及说明课题组规划了三个实验阶段: 1、申报规划,调查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月) 2008年9月,在学校科研室的指导下,从学为主教为辅课题中筛选了小课题“提高习兴趣 提升课堂效率”作为我校近四年半美术教研

8、攻关的课题。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一方面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调查了解目前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将了解到的情况汇总,在组内进行讨论,制定下一步的工作。 2、分析调查、深化研究阶段(200922012.1) 调查美术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交流,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除去家庭背景和个体生理影响,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情境中,学得最好、最快、最轻松。学习兴趣浓厚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用多种方式呈现时;遇到疑难问题又急于求解时;自己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重要意义时;能主动、自由参与学习活动时

9、;能充分得到别人赞赏、信任时;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时;遇到自己喜爱的老师时。这次调查分析研究为第二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让学习兴趣走进课堂,为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提供了保证。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同时,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非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如:庆六一学生书画展,班级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全市书画大赛等等,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3、重组整合,归纳结题阶段(2012.22012.7) 经过一、二阶段研究小结,课题组把典型材料、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收集归拢、重组整合、进行总结,讲示范观摩课,开研讨交流会,对总结材料的论点、论据进行充分的推敲考证,确保结题。这个阶

10、段,课题组一共组织了多节教学观摩课,多次专题研讨会。课题的负责人和成员都圆满地完成了规定的实验任务,实验结题正按计划进行。五、研究取得的成绩(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有多种因素,其中,环境刺激是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特点:好奇、好新、好特殊。新奇、怪异的情境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各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直观形象的情境。让学生在感知情境中激起好奇心,引发绘画的兴趣与欲望,激发创造性表现的热情,从而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瓜果飘香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

11、的绘画兴趣,活跃创造思维,教师设计了有趣的猜一猜游戏情境。把一各种各样的水果实物装进礼物盒中,让两位学生动手摸一摸,并根据自己触摸的感觉画出形象来,请其他学生猜猜会是什么水果?从而营造一种神奇氛围。在学生无法确定是什么水果的情况下,再让学生闭着眼睛闻一闻水果的味道,这样学生通过摸一摸、闻一闻来了解水果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摸、闻画出各种水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动笔并将图画展示在黑板上,于是各种各样的水果出现在黑板上。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始终洋溢着浓厚的主动学习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讲评作业,选出画的有创意的作品予以表扬。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学习结果

12、十分有效。又如:手工卷纸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先创设了展示自己剪的各种动物简单造型作品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判断各是什么动物,从而让学生从剪纸作品中简约的外轮廓特征的观察中,识别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再把制作好的一些卷纸动物造型展现出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教师再介绍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学习制作的兴趣十分浓厚。为动手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实物观察、生动的描绘等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观察中产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为学习过程提供强烈的内驱力。(二、)探究设疑,培养学习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观点出发,设疑是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美

13、术学习过程本身是探究与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感受或表现客观事物美的过程往往会遇到旧经验所无法解决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就会产生困惑。这时,教师适当设疑引导学生探究解惑,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从而兴趣勃勃地继续感受或表现,从中获取新经验,新技能。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从而提高其独立学习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如在教学有趣的拓印一课中,教师先拿出一张白纸和一片树叶,对学生说能把这片树叶变到这张纸上去,并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们听后大多一脸迷惑,觉得摸不着头脑,树叶怎么会变到白纸上,而且还说想要什么颜色都行,连各种颜色都行,怎么可能!就在学生困惑时,我说老师要用画笔表演魔术了,教师把树

14、叶挪到白纸的下面选一种颜色的油画棒在白纸上来回平涂。不一会一张彩色的树叶就出现在了白纸上。学生们顿时发出一阵阵惊叹。紧接着教师立即设疑:“树叶是怎么跑到白纸上的,你还会拓印出其他颜色的树叶吗?”学生们的探索热情被激发,学习兴趣高涨,迫不及待地想寻找答案。在接下来的分阶段练习中,学生们学习到了树叶拓印的表现方法,同时在练习中学会了利用树叶组合拓印出各种形象。 又如在教学童话城堡一课时,我选用电脑课件,引出童话人物“几何小子”来激发学生兴趣,在整个电脑课件演示过程中,都是由“几何小子”设疑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答疑解决问题。比如说,童话中的城堡都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图形在建筑中什么位置呢?看哪一组回答

15、的快;电脑中“几何小子”的动画演示,以及精美的范画等等,通过教师的设置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中,每个学生的答疑兴趣得到充分激发,解疑过程思维更加活跃,解疑之后内在的求知需要得到满足,继续答疑的兴趣更加浓厚,从而为自我表现与创新打好基础,也大大提高了这节课的学习效率。(三、)表现发挥,强化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易激发的特点,但也有易转移的问题,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继续不断给予学生兴趣的满足,使其兴趣得到稳定的保持与不断地延续和加强。而美术活动中学生表现美与发挥创造性,则对学生兴趣的保持与延续有重要作用。因为学

16、生发挥创造性,进行大胆表现,是学生对所学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其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调整活动内容,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强化学习兴趣。教师指导时,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层次不同学生的表现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提高获取自信心,从而保持和延续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先创设情境,用大屏幕出示一大幅海底世界的背景图画,让学生欣赏,直观美丽的海景图立刻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表现的兴趣。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用语言、动作、线条等不同方式描绘形态各异的鱼,表现出可爱的鱼儿悠闲地在海底世界中游来游去的形态,并强调表现鱼儿形状时要形成大小鲜明的对比。接下来让学生创作表现。学生运用平日所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