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945389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必修四理解性默写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与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

2、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表达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表达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与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表达这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

3、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表达的语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3.以“淇”与“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与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5、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

4、,载笑载言。16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与被弃。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2、诗经氓中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的六句是: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是: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以“桑叶”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其

5、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诗经氓中用斑鸠起兴,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的四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6、诗经氓中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的诗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7、诗经氓中描写婚后生活却不如意的诗句是: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8、诗经氓中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的诗句是: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9、诗经氓中女子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无限感慨的诗句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10、诗经氓中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11、 诗经氓中回忆恋爱时的盟誓的诗句是: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离骚1

6、、 离骚中感叹时光流逝飞快的名句是:“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离骚中表加强自身修养的名句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诗中有许多诗人直抒胸臆、表明心志的句子。请写出诗人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蜀道难1、本诗的主旨句是 ,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7、是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与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7、,。,。为我们渲染了旅愁与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 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表达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1、蜀道之难,难于

8、上青天。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6、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9、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登 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

9、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与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与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与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

10、境”。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8.艰难苦恨繁霜鬓(bn),潦倒新停浊酒杯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一)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 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

11、场后“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门前冷落鞍马稀,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 _ _。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与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二)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