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西医综合二.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9450834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9西医综合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29西医综合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29西医综合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29西医综合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29西医综合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29西医综合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9西医综合二.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基础医学约40%(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医学免疫学约20%) 临床医学约60%(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2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5%) 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 第1-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第61-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X型题 第141-20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III 考查内容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篇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

3、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4.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2.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3.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 4.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三)酶和维生素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 2.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3. 酶促反应动力学4. 酶活性的调节5.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6. 维生素与辅酶(四)糖复合物1. 糖蛋白与寡糖链的功能2. 蛋白聚糖及功能3. 糖脂及功能 第二

4、篇 物质代谢与调节(五) 糖代谢1. 糖的无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 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 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5.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六) 生物氧化1. 生物氧化的特点2. 呼吸链的组成3. 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4. 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5. 胞浆中NADH的氧化6. 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七) 脂类代谢1.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2.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3.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5、的意义 4.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5.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八) 氨基酸代谢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2.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 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4.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5. 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6. 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九) 核苷酸代谢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2.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3. 核苷三磷酸的生成4.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十)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2. 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3.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相互联系 第三篇

6、 生物信息的传递与调控 (十一) DNA的生物合成1. 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 逆转录、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及意义4. 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十二) RNA的生物合成1.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2. 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3. 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十三)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2.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3. 翻译后加工4.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十四) 基因表达调控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原理及生物学意义2.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3.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十五) 细胞信号转导1. 细

7、胞信号和受体2. 跨膜信号转导及下游胞内信号转导3. 细胞核内信号转导(十六) 细胞增殖、分化与调往的分子基础1. 细胞周期与调控2. 细胞凋亡3.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十七) 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1. 基因组与基因组学的概念2. 后基因组学概念3. 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四篇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十八)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1. PCR技术原理和应用2.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原理和应用3. DNA测序技术原理和应用4. 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和应用5. 基因沉默和基因敲除技术原理和应用(十九) 基因工程1. 基因克隆的工具酶2. 基因克隆的载体3. 基因克隆的一般过程4. 克隆基因的表达 5. 基

8、因工程的意义(二十)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1. 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2. 基因诊断的内容与基本策略3. 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及应用4. 基因治疗的概念、分类及总体策略5.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和应用 二、医学免疫学(一)绪论1. 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应答及其分类与特点2. 免疫的发展简史(二)免疫器官和组织1. 免疫器官的分类、组织特点与功能2. 淋巴细胞再循环(三)抗原1. 抗原的定义、基本特性、物质基础2. 表位的概念及其类别、半抗原、交叉反应3. 抗原的种类,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4. 佐剂、超抗原、丝裂原(四)抗体1. 免疫球蛋白概念2. 抗体的基本结构、类与型、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3. 抗

9、体的免疫原性,人工制备抗体(五)补体系统1. 补体的组成、特点、激活途径2.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3. 补体的调节及与疾病的关系(六)细胞因子1. 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点、作用方式,细胞因子的分类2. 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受体共有链、可溶性受体3.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七)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与疾病2. 黏附分子的功能及其分类(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1. 人MHC基因分类、结构、遗传特点2. 人类白细胞抗原蛋白(HLA)的分类、结构、分布及功能,HLA与医学的关系(九)B淋巴细胞1. 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基因重排

10、及机制2. 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3. 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CR复合物4. B1、B2细胞亚群及其特征(十)T淋巴细胞1. 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2. 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共刺激分子3.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各亚群的功能(十一)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1. 抗原提呈细胞、DC细胞的分类、成熟过程及DC细胞的功能2. MHC-I和MHC-II分子途径抗原提呈过程及其特点(十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MHC限制性、免疫突触、细胞免疫应答2.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途径3. 活化CD4+T和CD

11、8+T细胞的分化及其免疫效应4. CTL细胞毒机制5.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6. 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十三)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与活化2. Th细胞与B细胞应答的关系3. B细胞增殖与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高频突变、Ig亲和力成熟和类别转换4.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5. 体液免疫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一般规律,体液免疫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十四)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1. 固有免疫的组成(屏障、细胞、分子)2. 模式识别受体、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固有免疫识别中的作用3. 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抑制性受

12、体、N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4. 固有样淋巴细胞(NKT、T、B1细胞)的特点5. 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及二者间的关系(十五)免疫耐受1. 免疫耐受的特点、免疫耐受形成机制2. 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豁免3. 免疫耐受的诱导与打破(十六)免疫调节1. 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调节、抗体的独特型2. 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的调节,免疫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的调节3. B细胞对特异性体液免疫的调节4. 不同T细胞亚群对免疫的调节5. AICD的免疫调节(十七)超敏反应1. 各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参与组份2. 与各型超敏反应有关的常见疾病(十八)自身免疫病1. 自身免疫、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2. 自

13、身免疫病的分类、基本特征3.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4. 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十九)免疫缺陷病1. 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共同特点2.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病因、发生机制(二十)肿瘤免疫1. 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性抗原2.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抗瘤免疫效应机制3.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4. 肿瘤免疫治疗的类型、原理、特点(二十一)移植免疫1. 移植的分类2.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抗原基础、免疫识别机制3.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二十二)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1. 抗原-抗体反应(体外)的特点2.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酶、生物素-亲和素、化学发光、免疫胶体金技术、荧

14、光)的技术原理、特点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常见分离方法4. T细胞功能测定、B细胞功能测定(二十三)免疫学防治1.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2. 疫苗的种类、特点3. 免疫治疗(抗体、细胞、生物应答调节剂) 三、临床基础检验学(含诊断学)(一) 绪论1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进展 2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特征及应用 (二)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标本的采集技术 2标本的处理、运送和保存 3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 (三) 血液一般检验1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 2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 3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 4红细胞检验(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2)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5白细胞检查(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2)白细胞形态学检查 6血液分析仪检查(1)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2)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复查规则 (3)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 (四)血型检验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及临床应用 3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 (五) 尿液一般检验1尿液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验 2尿液分析仪检验 (六)粪便检验粪便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